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基础的客观评价,确定不同区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制约,为差异化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20年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 (1)由于其生产环节突出的比较优势,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最高,黄淮海平原加工环节比较优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环节都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得分最低;(2)粮食生产和加工地理集聚特征显著,得分高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而流通和服务支撑集聚特征不显著;(3)粮食产业链各环节间耦合协调度区域得分排名与综合发展水平一致,其中东北平原耦合协调度最高,且加工环节发展滞后于其他环节,黄淮海平原居中,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以濒临失调型为主。结论 基于上述横向比较结果,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原则,认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应分别施行绿色优质生产引领、流通加工一体化和工贸带动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PSR范式构建了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主产区2008-2017年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安全的动态耦合性,并分别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ARIMA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对2018-2022年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PSR状态值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状态呈总体上升趋势,水资源安全响应与粮食安全状态指标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但水资源安全状态增幅慢,安全状态持续波动,但总体缓慢向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八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长江中下游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长江下游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均优于中游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则相反;(2)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在2012年之前基本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4年从低级向中级协调发展过渡,2014年之后长江下游城市处于良好、中级协调之间,长江中游城市均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佛冈县的土地生态的实际状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及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8年佛冈县土地生态安全整体状况不断改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8年的0.2567增至2008年的0.5858,生态安全水平处在从"风险级"状态转向"比较安全"状态的过程;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响应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使得土地生态环境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构建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衡量乡村生态振兴程度,甄别制约因素,并为乡村生态尽快振兴指明方向。[方法]文章以江苏、浙江、安徽3省为研究对象,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包含三大子系统、24项指标的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具体指标权重以及各子系统权重,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3省的乡村生态振兴成效分层面和整体进行评价比较和等级判定。[结果](1)乡村生态环境状态系统对评价乡村生态振兴成效的重要程度最高,压力系统次之,响应系统最末。畜禽养殖、地下水资源量、当年造林面积分别对三大系统评价有较大影响。(2)在考察期内,从各子系统看,浙江乡村生态环境状态达到良好水平,在压力和响应层面的表现达到中等水平;江苏在压力、状态、响应系统方面的成效都为中等水平;安徽在压力、响应系统方面表现达到中等水平,但在状态系统方面表现较差。(3)总体上,浙江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达到优秀水平,江苏为中等水平,安徽为较差水平。[结论] 3省在各层面各有优劣,主要差距集中在状态系统层面,但总体上江苏与安徽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构建的乡村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省应从自身薄弱环节出发,加强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各年份平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在中低效率区间波动,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邻近溢出效应的驱动下生态效率高—高集聚区域及低—低集聚区域分别由“双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单核集聚”、“多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双核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3)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类型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空间溢出效应在其演变过程中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应从建立各邻近市(州)间完备生态农业合作机制、政策联动机制及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支农政策等方面出发,提升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单个指标和综合指数两个层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近30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历史上也并不存在高度风险的粮食不安全情况,但粮食供给偏紧状态却长期存在;分指标来看,我国粮食增产的基础并不稳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波动;低粮价、高粮食储备率和国内自给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了我国长久以来的粮食安全状态,但也加大了粮食安全成本。  相似文献   

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地表集中式水源地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分别确定水源地管理风险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计算组合权重,基于灰色评估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组合赋权-灰色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选择南京市长江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到其管理风险值为0.4118,属于一般风险度;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加快应急水源地建设、完善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和促进水源地监测系统建设等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产城融合型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以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首先,运用PSR模型,定量评价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202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判其综合情况以及各子系统变化情况;然后,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情况;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4—2020年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从0.097 8增长到0.224 2,整体呈上升态势,稳中趋好;各子系统层面,压力层与响应层呈上升态势,土地压力系统由0.075 8增长到0.093 9,土地响应系统由0增长到0.026 2,土地状态系统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总体上由0.021 9增长到0.104 1。(2)系统的障碍度中,压力层障碍度最高,其次为状态层,响应层最低,各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2016年)以人口密度影响为主,第二阶段(2017—2020年)以建设用地增长率为主。(3)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开发区内土地基本全部供应,尚可供应土地面积较少,导致...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正>19个2014年底,国务院出台首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专门文件。截至8月21日,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其他各省级人民政府也正在抓紧究制定实施意见;4个省份将粮安全责任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系,5个省份采取逐级签订粮食全责任书、建立粮食安全监督考机制等办法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美国农业部8月1布的8月供需报告显示,中2015/2016年度玉米产量预估2.25亿吨,7月预估为2.29亿吨  相似文献   

11.
利用3S技术和模型技术,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理论框架,选取压力、状态及响应指标,建立黑龙江省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据此对黑龙江省地区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预警与评价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评价法较全面地反映了粮食安全问题,对于政府调整粮食收购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水平,但为方便计算粮食安全系数而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等四项指标赋予相同解释度,与现实情况难以吻合。景气分析法能对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景气状态作出判断,对粮食发展过程作出形象、直观的刻画,但其预测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开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主体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就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地评价森林生态安全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建立中部地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择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部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评价期内该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良好状况且提升稳健,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北部省份(山西、河南)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较佳,中部省份(湖北、安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良好,南部省份(湖南、江西)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有待提升。[结论]评价期内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提升较为缓慢,且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别;河南、湖北、安徽3省承受了较大的森林生态安全压力;单位GDP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普遍偏低,成为阻碍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响应的主要因素。中部6省森林生态安全提升重点应在于减轻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的负面干扰,增强森林的营造、管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作用作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2002年“粮改”以来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粮改”后,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粮食总供给的压力和风险、增加区域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调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0~60年代,是以细粮调运为主的南粮北调。第二阶段从70~80年代,以南方粮食输出省份逐步向长江中下游省份集中,东南沿海及西南诸省变为缺粮省份,饲料粮北粮南运开始形成。第三阶段从90年代至今,是以东北、华北饲料粮为主体的北粮南运格局已经形成,长江中下游粮食调出相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南下饲料粮已日显萎缩。北方地区细粮增产快于南方,西南、华南畜产品增长领先东北及华北地区,二者推动粮食调销格局发生改变。从1979~1989年,我国北方地区为追求土地效益和提高生活水平。细粮增产速度加快,现对细粮需求逐步得到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整理辽阳县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多因素加权模型得到辽宁省辽阳县2001—2010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评定了辽阳县耕地资源安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辽阳县耕地资源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安全级别不高,应增强耕地资源保护意识,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耕地资源安全等级,保证耕地资源利用的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粮食安全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山东省人口变动及粮食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粮食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粮食安全的需求压力;通过建立粮食生产模型,分析各要素对粮食总产及单产的影响,并结合粮食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山东省粮食安全的供给压力;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财政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最后,在总结山东省粮食安全总体状况及未来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山东省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是准确把握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国家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的手段。[方法]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发展目标。文章以我国粮食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和目标为导向,从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绿色发展、经济效益以及基础支撑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5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并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水平的演变和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且对绿色发展、经济效益和基础支撑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受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结论]保障和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需要重点从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粮食科技支撑、国内外市场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