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菖霞 《农家之友》2009,(26):30-31,39
油桐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林木,由于其种子所榨制的产品——桐油是享誉国内外的重要工业原料,因此受到了相当的重视。桐油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特产资源,它投资小,收益快。经济价值很高,用途广泛。油桐在我国的栽培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有文字记载。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油桐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油桐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令人担忧。油桐树的健康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就油桐的病害与防治进行了一次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 漳浦县石榴公社田宁大队,以经营油桐历史长,单株产量高、总产多而闻名,有,“桐乡”之称。过常年产桐油110担。“文革”以后,由于“左”的路线的干扰破坏,油桐生产没确责任制,吃大锅饭,有技术也使用不上,油桐生产一直下降。八○年剩下60担左右,下降45%。桐园荒度,林相破坏,桐树残缺。群众不满地说:“田寮桐,出去经营好,收入多  相似文献   

3.
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海南省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是以野生荔枝嫁接繁殖为特色的农业生产系统。遗产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羊山区下辖的永兴、石山两个乡镇,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荔枝种植面积6万亩。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甘肃永登苦水玫瑰农作系统,是以种植高海拔珍稀玫瑰为特色的农业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苦水、红城、龙泉寺等10个乡镇。苦水玫瑰栽植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是清道光年间赴京赶考秀才自西安带回种植观赏的。  相似文献   

5.
<正>本期农业文化遗产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是以铜陵地方特色品种铜陵白姜独特的种植技艺为特色的姜作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义安区天门镇、西联镇、东联镇、顺安镇和钟鸣镇,核心区种植面积6000多亩。铜陵白姜自春秋时期已有种植,在北宋时期,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生姜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已有2000多年的白姜种植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是以"御稻""紫金箍""石窝稻"等品种为特色的皇家御用贡米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和房山区的部分村镇,核心种植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种植面积2000多亩。京西稻从清代进入皇家御稻田种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清乾隆帝见到北京西郊的稻田风光,慨然赋诗。这片"御田"种着他从江南带回的"紫金箍"水稻。受良好生态环境滋养,京西稻米米粒圆润、晶莹透亮、香甜细腻,一度仅供宫廷食用。普通百姓在京西地区的水稻生态种植与生产历史也有千年  相似文献   

7.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是美姑彝族人民在农业发展中创造的以苦荞麦种植为特色的复合生态系统。遗产地核心区位于四川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洒库、瓦西等20个乡镇。"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苦荞在美姑"。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苦荞麦栽培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四川省凉山州则是世界苦荞麦的核心起源地和世界最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全世界荞麦有15个品种2个变  相似文献   

8.
本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是以凤凰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茶树种植面积6万亩。广东潮安种植凤凰单丛茶,始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14年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农业文化遗产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是以高寒地区种植贡米为特色的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吉林长春九台区其塔木镇、莽卡乡和胡家乡,核心区种植面积3万多亩。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设立五官屯,转为皇家贡米,已有300多年的水稻栽培历史。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2017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全球重要遗产预备名单。五官屯生产的稻米以晶莹剔透、稻香馥郁闻名于世。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被誉为"稻米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10.
地处贵州南缘的望谟县,居山“靠”山,靠山“吃”山,发展绿色产业,大种油桐,形成了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油桐种植面积已达 105万亩,户均 16亩;产品收入 2930万元,户均 450元。并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油桐之乡”和“全国林业先进县”。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种植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分散,以及市场的影响,全县油桐生产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加快全县油桐产业发展步伐,改变“大面积,低效益”的状况呢 ?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  相似文献   

11.
本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迁西县板栗复合栽培系统是以板栗为特色的文化系统,遗产地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京津唐承腹地。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与文化系统是以茉莉花种植为特色的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东部,核心区包括横县的横州、校椅、马岭3个乡镇,28个行政村。2019年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与文化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是一种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花卉品种,以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饱满洁白、香气浓郁等特质而闻名。广西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系统地处广西南宁市横县之群山山麓,横跨横州、校椅、马岭等镇,核心区域位于当地山丘与山下的冲积平原之上。传奇神秘的茉莉花身世、历史悠久的复合栽培技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与文化系统,成为岭南丘陵地区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典范,香飘四海,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13.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横峰葛根栽培系统是以葛根栽培为特色的种植系统。遗产地位于江西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和黄溪村,面积22.29平方公里,其葛根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且品种齐全,品质优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是以大红袍花椒传统栽培技术为特色的农业文化系统,遗产地涵盖陕西宝鸡市除黄牛铺镇之外的8个镇,种植面积约2万亩,4500万株。凤县花椒始见于秦代,到了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称为"椒房",栽培历史达2000多年。2017年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是以生产茶形毫白如玉,状似玉露的绿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湖北恩施市。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蒸青工艺源于唐代,制作技法成于清康熙年间。"最美人间四月天,桃花细雨润绵绵。"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县领导纷纷化身"卖茶主播",参与大型公益直播活动;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网红带货一哥"李佳琦同框,在淘宝与微博双平台连线,为"恩施玉露"赚足人气……眼下,一场场"恩施玉露"营销活动订单均以万千计。疫情难掩恩施春茶香,"暂停"近两个月的恩施茶企、茶农正开足马力,满血复活,助推春茶出山。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南丰蜜橘栽培系统是以蜜橘栽培为特色的种植系统,以南丰县整个县域为遗产地范围,核心保护区是琴城镇水南村、杨梅村、果园村和瑶浦村。历史悠久的果中珍品江西省南丰县地处盱江中上游,气候温和湿润,南丰县丘陵山地的红壤土和经过耕作熟化的水稻土均是适宜种植南丰蜜橘的良好土壤类型。南丰柑橘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至唐代已形成复杂的柑橘品种群,有红橘、火橘、广橘、乳橘等。其中,乳橘经不断繁育改良,形成新的生态品种群,人们以其味甜如蜜称之为蜜橘,被冠以产地名称后称为"南丰蜜橘",现种植面积70万亩,综合产值达1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稷山县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相传,后稷在此教民稼穑。稷山县的板枣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它不仅是中国古枣的"活化石",还是稷山先民创造的融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枣粮生产为一体的农林复合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农业文化成果。2017年,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入选第四批  相似文献   

18.
正本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是黎族人民以种植旱稻为主要特征的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素有"三江之源""森林之国""海南之脊"之称的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长征镇、湾岭镇、红毛镇、上安乡和吊罗山乡等10个乡镇,山栏稻常年种植面积4000余亩。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桂西北多民族山地稻鱼复合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地侗、苗等少数民族都有种养田鱼的传统,尤以稻田养鱼为主,兼有藕田养鱼等形式。稻鱼复合种养的当家品种是鲤鱼,放养的鲤鱼有黑鲤、青鲤、黄背鲤、斑豆鲤、粗鳞鲤、细鳞鲤、红鲤等五花八门,统称"田鲤"。因多放养在稻田里,专吃禾叶与稻花长大,故亦称禾花鱼。  相似文献   

20.
<正>一、素材要求请围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一种遗产地农产品提供以下四方面素材:一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情况。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内涵和核心要义,包括为当地居民提供的安全、优质、丰富的农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物种资源、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生态价值,在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技术;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及其在社会组织、人文精神、宗教信仰和艺术传承等方面的文化价值。二是遗产地农产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产品及特色产业情况:围绕遗产地一种核心农产品,详细介绍品种特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