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焕章  王玥 《会计之友》2021,(15):132-138
会计稳健性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2016年新审计报告改革提出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字段,促使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审计报告拥有了更多的有效信息及更高的沟通价值.文章实证考察了2016年新准则实施后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就越强.进一步以公司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公司透明度在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为增强关键审计事项的政策执行及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焕章  王玥 《会计之友》2021,(15):132-138
会计稳健性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2016年新审计报告改革提出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字段,促使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审计报告拥有了更多的有效信息及更高的沟通价值.文章实证考察了2016年新准则实施后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就越强.进一步以公司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公司透明度在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为增强关键审计事项的政策执行及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喻凯  余意 《财会通讯》2021,(7):40-43
本文选取"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A股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前后2016-2017年相关数据,研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式审计报告中提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要求后,可以强化会计事务所的监督作用,提高企业会计稳健性,减少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操纵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数目越多的公司,会计稳健性越高.同时,将关键审计事项具体分类为普遍性和非普遍性关键审计事项,发现披露普遍性关键审计事项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卓  蔡晓通  何春飞 《会计之友》2021,(22):100-107
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实施效果是否能如制定者所期盼的提升报告沟通价值、增加市场信息含量,文章以2012—2020年度A+H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有效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可以增强审计报告的信息使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之间的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以及盈利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增强了注册会计师能力特征对审计工作产品的影响力。以2017—2019年间披露研发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注册会计师的研发审计专长水平能够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披露特征,提高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披露质量。具体表现为:研发审计专长水平越高的注册会计师在描述将研发信息列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时,披露的信息越具有充分性、相关性和差异性;在描述如何应对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时,披露的审计程序执行数量越多,信息的充分性和差异性程度越高。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注册会计师研发审计专长有助于提升研发信息的审计质量,增强研发信息在配置创新资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翠琳  朱焕焕 《会计之友》2021,(14):127-13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打开了财务报表审计黑箱,旨在通过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向市场提供客观公允的财务信息.基于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企业面板数据,从审计和证券两个市场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反应,进一步检验产权性质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增多,审计和证券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反应,证券市场更为敏感;国有性质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审计和证券市场反应越强,证券市场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2016年年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以及2017—2018年年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发现当企业诉讼风险较高时,审计师会选择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而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进一步检验发现,仅仅在风险承担水平高、盈余管理水平高、股权集中度高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诉讼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发挥着中介效应。从关键审计事项这一新的视角检验了企业诉讼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明晰了企业诉讼风险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的机制,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作为企业诉讼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的中介变量在风险披露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芳英  朱晴  何琦 《会计之友》2021,(22):108-114
以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显著增长,而这种增长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探究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及事项类型等具体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越多,审计费用越高;披露不同类型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资产减值类、股权质押类及资产存在类三种类型的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审计报告的模式化披露导致审计质量的提升缺乏激励,将关键审计事项即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重要的事项加入审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改革,旨在缩小信息供需双方的审计期望差距,打破信息“黑箱”,利用市场放大镜效应提升审计质量。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将先行改革的A+H股数据与普通A股数据进行匹配后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索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报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报告改革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下降,审计质量提升。进一步研究审计成本的中介效应发现,此次审计报告改革并未导致审计成本显著增加,审计报告改革并非通过新增审计成本来提升审计质量,原因可能是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信息主要源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师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未有显著增加,该实证结果验证了审计报告改革在成本效率上的科学性。审计成本二阶段回归、真实盈余管理总分指标回归、应计盈余管理分指标回归结果均验证了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ESG行为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方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MSCI对企业出具ESG评级这一外生事件,以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MSCI关注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MSCI关注会减少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并且ESG评级越低MSCI关注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影响越大,这表明MSCI关注能发挥监督替代的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分析师跟踪和媒体关注是MSCI关注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两个路径。横截面检验发现,民营企业和被非“十大”事务所审计的企业,MSCI关注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减少幅度更大。研究丰富了ESG评级的经济后果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ESG表现评价体系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IPO审计对从源头上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14—2021年我国IPO企业样本数据,从业绩变脸角度,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提升IPO企业质量的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显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IPO业绩变脸,且主要通过披露的事项数量、收入和减值事项产生积极影响;相比较而言,披露收入事项的作用效果要强于披露减值事项;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抑制盈余管理来抑制IPO业绩变脸。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报告改革市场影响的研究成果,对在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中进一步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依冉  徐虹 《财会通讯》2021,(17):109-116
以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为切入点,选择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外部投资者决策两个角度探讨披露资产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同时外部投资者能够通过其获取增量信息以做出投资决策.文章不仅揭示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窗口"效应,还指出现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重复率高、"模板化"、未充分披露等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14.
以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债务违约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均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显著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债务违约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类研究表明:(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2)随时间推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上呈现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7年审计报告,对关键审计事项的首次全面披露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该政策的执行效果。研究发现:“收入”“应收账款”等账户是关键审计事项中被关注最多的账户,而“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是关键审计事项中最重要的两大事项。政策执行效果的检验显示,2017年审计报告的审计收费较之往年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审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这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达到了政策制定的初衷。进一步检验发现,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非十大”所及高市场化指数地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加了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全面披露虽然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提升审计质量方面是具有一定成效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分阶段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借助PSM+DID模型检验我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且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聘请“四大”的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的实施对聘请“非四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对这两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而言,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显著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上市公司获得交易成本较低的应收账款商业信用越多,主要是因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是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要求.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提高审计过程的透明度,强化审计报告的相关性与有用性,有效缓解委托代理下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给予投资者更多个性化的增量信息.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状况的基础上,以应用新审计报告准则添加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建设银行为例,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建设银行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总结并归纳出当前商业银行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被审计单位、审计机构以及监管机构三方面提出了提高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键审计事项被审计准则制定者寄予厚望,以期提升审计质量和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使用关键审计事项段的特征衡量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充分适当性,采用事件研究法的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个数越多、篇幅越长,越具有信息含量,但稳定结论只出现在替代信息源较少的小公司样本组中。这说明就目前的披露情况而言,增设关键审计事项仅仅对替代信息源较少的小公司起到了补充披露的作用,而对信息披露渠道本就比较完备的大公司没有信息增量,说明关键审计事项准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并提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胡慧娟 《财会月刊》2022,(S1):13-17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市场是筹集并分配资源的基本手段,为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公,需要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信息披露质量控制的最重要一道关卡。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审计工作质量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为投资者带来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聚焦于创业板注册制实施首年IPO企业关键审计事项及其相关信息披的露情况,归纳其现阶段所呈现的特征和问题。为进一步证实注册制下IPO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本文还将其与证券交易所非行政处罚性监管中的审核问询问题进行比对,以深入分析注册制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从报表使用者、被审计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三个角度提出规范协调三者关系、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和价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的审计报告改革背景,分析并检验改革所驱动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及其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即较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应于相对较低的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这一累积效应对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公司表现得相对明显,其支持审计师执行了更为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中,兼具调节效应和完全中介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改革驱动了审计职业界向风险导向审计的深度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