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政府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以保护河湖生态为重点工作任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然而,实施河长制的政策过程中遭遇不少困难,仍有若干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河长制政策为核心,分别从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四个维度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SBM模型测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引资和科技创新投入方向的竞争对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之间的引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政府之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水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该文对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疏理,简要回顾与评论了基于投入的政策和基于水质的政策,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分散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其控制政策不能以排放量为设计基础。由于设计与执行政策的信息成本过高,基于水质的政策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投入的政策具有更强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那么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使用中国31省市的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和地区差异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技术效率损失,但从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看,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年均增长3.4%,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投入要素,如果消除技术效率损失达到前沿生产面,农业生产总值还可以增加55.22%,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进一步分析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弹性系数为0.272,即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技术效率增加27.2%,增加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同时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地理条件相关性很大,农业技术效率因区域差别.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显著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远高于全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为缩小区域间农业技术效率差距,建议各地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农支出水平,提高中西部地方财政农业科技支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重污染上市企业2008—2019年数据和河长制演进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河长制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策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河长制导致的环境监管压力的影响,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绿色并购的外部获取策略、而非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研发策略来实现绿色转型;当重污染企业面对较大媒体压力或环境不确定性较低时,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从后续机制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河长制实施后地方政府可能通过收紧环境规制促使企业绿色转型。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并通过制度支持和制度压力等方式督促重污染企业节能减排,从源头缓解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设立为政策冲击,检验了区域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23.3%,静态上缩小了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收入差距;同时,“惠农”效果十分显著,扶贫政策使农民收入提高24.0%,促进就业、支持农业生产、提高人口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是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上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贫困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未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当地未产生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本文为厘清区域扶贫政策作用渠道,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亦可为相关部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具有显著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中部地区农业支出有负效应,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支出比重会下降.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农业支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政府规模和受灾情况对预算内农业支出出重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流域环境治理效果并完善跨行政区流域环境管理机制,采用多主体微分博弈方法,以投入污染治理成本的上游地方政府和进行环保宣传的下游地方政府组成的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上、下游地方政府治污减排与环保宣传的合作问题。结果表明:中央政府的补贴政策和地方政府间的生态补偿政策可以有效提升流域环境治理,但提升效果受到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分配契约可使补偿方与受偿方利益平衡,有利于提高各利益主体进行合作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博弈策略和收益分配协议,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方案,以更好地提升流域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水污染治理"依旧处于困境之中。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在于水污染规制策略执行人——地方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理性目标的差异。基于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引入中央政府约束和激励机制,分析地方政府间对于水污染规制博弈策略的动态演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的外部性不会影响地方政府间博弈策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水污染指标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权重,降低水污染规制成本,减弱企业利润对地方政府支付水平的影响程度,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来防止地方政府间的博弈陷入"囚徒困境",促使地方政府水污染规制策略的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总结评估工作方案》,启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总结评估工作。2016年11月和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两年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河长制、湖长制在全国迅速推行。截至2018年6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2007—2016年26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两类非期望产出下的农业环境效率,构建"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农业环境效率"的传导路径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并未显著提高农业环境效率,但耕地利用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耕地流转有助于扩大耕地利用规模,进而在样本中对农业环境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流转对农业环境效率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正负效应基本抵消;(3)耕地利用规模主要通过改变化肥和机械投入强度进而负向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研究结论:农业环境效率受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传导路径,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政策时,要注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地理环境,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绿色环保技术,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关乎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重要变革。本文利用2015-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农业水权交易制度能否推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表明,具有提高用水机会成本作用的农业水权交易能够显著推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水权交易可以通过促进农户节约用水和改善种植结构对农业绿色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不同地区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定位不同,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即农业水权交易并非总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据此,本文研究认为,推广农业水权交易是实现中国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依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推进实施农业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尼斯坎南模型基础上,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结合收入和成本分析,测算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扭曲程度。分析表明中国土地财政、国家垄断征收权、土地指标管控制度等通过影响模型中的收入和成本,进而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因此,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着眼于降低地方财政依赖、加大推行多元化主体的供地方式、建立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土地指标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产出,以能源、资本、劳动、土地四要素为投入,构建DEA模型,比较分析了2002-2011年各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能潜力达到39%;(2)从总体趋势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波动上升的态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3)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区域差距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地区的增长趋势快于较高地区,农业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制定差异化节能目标、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以及提升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地区间产业关联分析模型评估了各个地区农业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发展对本身产出和对全国产出都具有很强的诱发能力,如果不能够及时实现增长,有可能对其他地区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农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很重要;在搞好主要农业生产区农业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一样重要。制定农业政策的要考虑到平衡性,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8—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综合考虑贸易开放、国内农业政策改革及宏观经济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评估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条件下扩大农业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贸易开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外向型农业发达地区和沿海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内陆相对封闭地区;农业出口贸易扩大、农产品生产价格提高、实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以及非农产业发展都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潘海英  陆敏 《水利经济》2019,37(3):49-54
选取2002—2015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的水环境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分权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及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三类水污染指标呈现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赋予地方政府过高的环境管理自主权将不利于改善水环境治理效果;财政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产生负向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环境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不利影响得以强化。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中央政策干预和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促使财政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负面作用逐渐趋于不明显,且有效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分权与水环境治理效果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环境分权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污染排放,其治理效应总体上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而财政分权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负向作用及其调节效应在中西部内陆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农业政策担保体系运行现状和阻滞,提出通过明确政策性担保目标、完善担保执行网络、增加担保政策的包容性,破解农业政策担保体系信贷约束路径,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宏微观数据相结合的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倍差法,实证分析了农业领域PPP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领域PPP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领域PPP对高财力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模式的农业领域PPP项目具有更高的效率。机制研究表明,农业领域PPP通过结构优化作用机制和资本深化作用机制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未来应鼓励各地方稳步推进农业领域PPP项目,强化对农业领域PPP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大市等重点地区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农业保险,政策的指导与引领农业保险良好发展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从2004年到2013年,我国为支持农业保险的稳健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业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和发展农业保险政策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业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提出我国农业保险政策长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