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雯 《农村经济》2022,(6):119-125
税费的取消改变了公共品的供给方式,国家主要以项目的方式向下输入资源,但项目落实过程中容易产生意外后果,项目资源遭到损耗。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下,湖北S村落实的公共品与村民需求相符,建立了制度化的渠道让村民参与协商,公共品的实施过程公开化、规范化,并积极回应“钉子户”问题,这提高了村庄承接国家资源的能力,也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研究发现,村庄有效承接资源的关键在于合意的生成,乡村干部之间以及村庄内部在制度监督和关系动员中形成相互合作的行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品下乡是多元促进、多方共赢之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村社区与农村居民多元共享、共同获益,可谓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文化产品下乡实际上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之一,作用明显,意义巨大。文章以西南地区农村为背景,主要探讨了西南地区农村文化产品下乡的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是和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密不可分的。现有对免费搭车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没有脱离供给组织的范畴。研究发现,免费搭车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在于公共品的性质和理性经济人动机,而供给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影响公共品的性质和个人行为动机,从而影响免费搭车问题和公共品自愿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分析可见,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正是受到供给组织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三方行为主体;全体村民、村委会、生产企业,三者在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实质上形式了委托、代理加采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若要防止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就必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构建激励和监控相结合的机制,促使村委会致力于村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陕西省陕北和关中地区32个乡(镇)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评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归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对农村道路、教育、医疗卫生、农田水利设施、生活饮水、生活垃圾处理及政府和村委会对农村公共品的支持情况等的满意度有优先次序性,除家庭人均收入外,其他农民个体特征对农民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雪春  朱明芬 《山西农经》2022,(23):104-107
农村宅基地资源以其不同的价值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宅基地资源表现出基于血缘关系的住房形态、基于土地产权的财产形态、基于时空交合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出发,利用宅基地资源需要遵循经济原则、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生态原则等基本要求。文章以浙江省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实践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宅基地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系统梳理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进程基础上,文章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视角,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方法]借鉴BPEIR概念模型构建浙江绿色农业生产系统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从动态视角评价了2002—2016年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状况,并静态比较2015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状况。[结果]浙江省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浙北地区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明显高于浙南地区; 杭州、嘉兴、宁波位居前三,金华市绿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数最低。[结论]浙江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差异明显; 实行差异发展、完善政策体系、提高质量品牌、强化科技支撑是推进浙江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商月 《山西农经》2023,(9):179-18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调研分析鄂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近年来鄂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分析归纳出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信息采集机制有待完善、多方协作需强化、金融支持需加强等问题,并从建立机制、信息平台建设、调动多方积极性、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剖析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解决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提升农民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证研究发现: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法律规则供给不足、行政执法能力偏弱、公共法律服务实效偏离预期、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性不足等困境。为此,要健全法治乡村多元协同建设机制、推进涉农领域高质量立法、加强涉农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以及改进乡村普法宣传方式方法等,发挥法治对乡村振兴的指引、确认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51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在乡村生态振兴语境中探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期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呈现出农业资源节约保育水平有效提升、农业产地环境持续改善、农业绿色产品供给优质多元、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效显著的全新面貌。但也要认识到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存在绿色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效应无法有效发挥;农户生态意识缺乏,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随意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约束成为发展短板;绿色农业科技供给不足,技术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下一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应在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科技研发与供给实现科技兴农四个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对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特征及其用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产业用地制度创新对策,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用地保障。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用地需求,主要表现为产业融合需要用地的综合供给;结构优化需要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域统筹;"绿色发展"需要更加严格的用地约束。研究结论:为了保障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一要加强产业用地的制度供给,规范用地行为;二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三要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提升用地保障能力;四要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及其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经验,考察内生型乡村产业得以存续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总体性视角讨论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凭借本土廉价劳动力优势、稳定的用工关系、灵活的用工制度以及村庄内部的产业分工集聚等四重机制,内生型产业的发展过程深度嵌入到乡土社会之中。同时,产业发展激发了村庄内部活力,体现为村庄社会结构完整、社会竞争适度、社会秩序稳定等积极特征。乡村产业与乡土社会高度混融,形塑了稳定有序的农村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构造出“产社一体”的村庄形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要把握好中西部农村产业发展的定位问题,另一方面要避免资本下乡与经营脱嵌。  相似文献   

13.
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引入了大量新元素,如:生态学、美学和人文景观学等.加快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推动县域产业升级、特色文化传播、资源环境全面复兴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细柳村为例探究其可行性,采用SWOT分析法对细柳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进程中,识别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从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合并使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造衡量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采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考察其作用机制。结果 (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的相对收入剥夺程度,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农户相对收入剥夺水平下降7.87%,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2)生计资源多元化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缩差效应的11.85%可由该作用渠道来解释;(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减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男性户主和45岁以下户主的农户、非农就业占比高和兼业化程度大的农户获得的数字普惠金融缩差“红利”更大。结论 作为新型金融供给方式,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数字金融政策,鼓励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多渠道应对风险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牛磊 《农村经济》2020,(9):137-144
本文旨在探究产业"空心化"不同的村庄,如何采取差异化措施有效吸引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基于8省123个行政村的调研数据,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QCA)探讨劳动力回流创业的路径组合。结果表明,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适宜路径在产业"空心化"不同的村庄存在显著差异,进行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涉农职业教育、提高村党支部委员年轻化是促进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核心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促进作用较小,且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对村庄类型细分,发现吸引人才返乡的核心条件也有所变化,当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时,吸引人才返乡的重点在于进行涉农职业教育培训。因此,采取差异化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