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薇  欧杰 《企业经济》2001,(7):15-16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现状,应尽快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开什么 现代市场经济是—个商品、信息流动循环的大经济体系。在这个大市场中,一个区域的经济发达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区域资源的丰富。生产力中科学技术含量的高低,经济发展所需资本数量的大小,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高低,还要取决于区域与市场的距离和联系的远近。这种距离和联系,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劣来度量的。  相似文献   

3.
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是国企中关键的人力资本 在企业组织里,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的一个构成部分,它属于无形资产,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所具有的价值的凝固.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和体力资本的总和,它同时具有资本和人的双重特性.当前人们更关注的是人力资本中的智力(知识、才能)因素.因此,人力资本又常被定义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事实表明,蕴含于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是反映劳动力本身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蕊 《财会月刊》2003,(7):37-38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人力资源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首先,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人力资源无疑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的高低,将取决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其次,作为资产的人力资源是为企业所拥有或者为企业所控制的.当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雇佣关系时,企业通过支付工资等报酬,也就获得了对该人力资源的控制权.最后,资产是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当企业聘用某一劳动者时,企业就应向受聘者支付相关费用,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现实资产.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相似文献   

5.
统一性是现代市场的重要特征。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时,必须突破各种非经济因素的限制,使劳动力供求主体在尽可能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平等自由选择。这种统一程度的提高意味着就业与招工的社会化程度相应提高,意味着劳动者职业变换率(流动率)相应提高。从而提高劳动力与其它生产要素的结合效能。劳动者的流动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可能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流动实现劳动力供求的动态平衡。减少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的闲置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劳动者职业变换率相当低,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想改变职业但不能实现,其中,身份的制约是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劳动经济学家都  相似文献   

6.
现行建筑企业计划、统计、财会中的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完成的建筑安装产值与参加建筑安装生产活动平均人数的比率.由于将劳动成果直接同建筑生产力中的劳动者要素相比.所以我们称之为“活劳动生产率”.活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企业建筑生产能力强、活劳动效率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衡量建筑企业生产能力大小和劳动效率高低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完成这些产值所占用的生产资料的多少.  相似文献   

7.
梁胜 《人力资源》2005,(11):52-55
■中国职场已改变过去"管理者"和"劳动者"的"二元化"结构,正按照知识层次、职业特点、职务高低、职场地位及薪酬厚薄进行划分,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中国职场人员的生存状态迥异,生活方式不同,工作各有特点,经济收入悬殊,形成了职场"五领"阶层.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史敏 《会计之友》2007,(9):18-19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本文对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可靠性与相关性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旅行社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产品主要是由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构成.旅行社服务产品的质量高低,不仅与旅行社的硬件设施的好坏优劣有关,更直接地与员工工作的好坏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在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更突出地反映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状况方面.因而,中小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对中中小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国省区面板数据,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作为划分异质人力资本的唯一标准,对东、中、西三大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及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三大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三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之间的比例α越大,高级劳动者所占比例n2也越大;三地区物质资本折旧率越高,高级劳动者所占比例n2也越大。物质资本折旧率增大时,不利于物质资本积累,而有利于生产高级劳动者;三地区为形成单位高级劳动者所需的费用ρ在2000年—2009年间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安慧 《数据》2013,(10):22-23
劳动者素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劳动者素质高,可以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首都北京,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由北京制造到北京创造转变的速度。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整体得到了提高,为创新驱动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物力资源与智力资源的创造者和整合者.人才是石油行业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与否决定了油田企业经营绩效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不败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债会发生概括转移,即由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该概括移转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要履行保护劳动者的程序,如:通知劳动者并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享有知情权、磋商权、异议权、解除权等各项权利.劳动关系之债依法概括移转后,劳动者可向承继劳动关系之债的新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与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往往会导致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向前发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劳动法中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不能全部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劳务派遣这一新的用工形式应运而生.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又能解决部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是,企业应正确运用这一用工模式,规避其风险,才能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与素质技能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力是劳动者素质技能的社会表现,提高劳动者社会经济地位是提高其素质技能的保证,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教育与科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如何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功能,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是摆在我们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如何,是其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其整体工作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劳动法>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对此,我国<宪法>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劳动法>将此作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立法目的的最高效力的法律依据.<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就是充分体现宪法有关规定的精神,把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明晰化、具体化,使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以真正实现.另一方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实现稳定劳动关系、正常劳动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资源大致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实际都属于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以及由劳动力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管理技能等。人力资源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能力,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工业化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与生产力,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保护、治理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