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使路易斯安娜鸢尾在河湖堤岸生态建设和面源氮磷污染拦截修复中更好地发挥优势,对不同品种路易斯安那鸢尾的氮磷净化、拦截及耐淹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路易斯安娜鸢尾品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氮磷削减能力和耐淹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被调查的15个品种中L4和L9无论从生长适应性、氮磷削减率还是耐淹能力方面均表现最优。本研究旨在为在不同河湖生态环境修复时,有针对性地选择路易斯安娜鸢尾进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生高等植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开发利用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转化功能,降低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并提出了水生植物生态工程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虎耳草、石蒜和小婆婆纳3种杭州土著湿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及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植物完全可以水中悬浮生长且生长好。生物量测定发现,植株越大其生物量增加越大,植株越小其净增加生物量越大;经定植植物处理的景观湖水水质明显比对照组的水质要好,透明度提高幅度大,Chl-a浓度急剧下降,CODCr明显降低,TN和TP的去除效果明显,DO也能维持在合适范围。  相似文献   

4.
4种水生动物对富营养化园林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叉尾斗鱼、鲢鱼、食蚊鱼、和田螺等4种水生动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在静水条件下4种单一水生动物对富营养化园林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生动物在富营养水体中存活率均不同,且对水质存在明显影响。鲢鱼和食蚊鱼在试验结束时已全部死亡,叉尾斗鱼和田螺均无死亡现象出现。随着试验中鲢鱼和食蚊鱼的逐渐死亡,水中的TN,TP,NH_4~+-N浓度呈快速增长的现象,其中对TN和NH_4~+-N的影响较大,试验结束时其浓度比初始值分别高出16.37~18.35,17.19~19.65mg/L;叉尾斗鱼对污水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效降低污水中TP,COD,NH_4~+-N、色素的浓度,其去除率分别可达15.5%,37%,40.8%,19.1%;而田螺对降低水中pH、色度值具有较好的作用,对污水COD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为36.5%,接近叉尾斗鱼的去除效率。因此,叉尾斗鱼和田螺可优选为水体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5.
5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完善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了太湖流域常见的5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室测定,分析了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力。结果表明:5种沉水植物均有一定能力去除水体中总磷、总溶解态磷、总氮、叶绿素a,改善水体中溶解氧条件。本试验中,综合多个指标,金鱼藻在各方面表现能力均较强,可作为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优先选用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白洋淀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所选实验水域建立由不同类型的食物链组成的围隔生态系统。从2010年8月份到10月份每周采样一次,共8次,测定水体中的pH、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氨氮、总磷(TP)、叶绿素a的浓度,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对于水质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初期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降低。在各个实验组中金鱼藻组对于水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SD、DO、CODMn、TP、TN、NH 4+-N、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改变率分别达到192%、204%、73.8%、21.3%、56.0%、75.0%、28.6%,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数减低为初始值的74%。  相似文献   

7.
当氮磷浓度达到富营养水平时,水动力条件(流量、流速和水位)可能成为制约因子,抑制水华发生.河道型深层出水的水库相对于湖泊型表层出水的水库,因为较大交换流量,较低营养盐浓度,保证了浮游植物和藻类较低的现存量.进一步研究水文条件(滞留时间、水位变化和水流运动)发现,保持较低的滞留时间、较高的水位和底层较低的流速,都有利于水库水体中营养盐和藻类的稀释,不利于浮游植物和藻类的生长,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探索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条件。设置3个日平均光照水平,分别为6284lx、3913lx、3196lx,测定各个光照条件下的黑藻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黑藻在3种光照条件下均可存活,且对水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6 284lx、3 913lx这2种光照条件下黑藻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与3196lx时的这2项指标差异显著。结果显示,在3196lx时黑藻所受胁迫最大,生长状况最差;且推测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有可能抑制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水域接纳过量的氮、磷、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便会变得过度“肥沃”,这种现象称为“富营养化”。本文针对沙溪河目前的污染情形(氨氮污染较重),探讨水电开发对水域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的影响;评估不同径流条件下各蓄水体的营养水平;并提出不同径流条件下各蓄水体所能承纳的营养物质的临界通量,最后对水电开发后,各蓄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等问题进行简要讨论,为沙溪今后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水体的富营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_3-N、NO_3-N、NO_2-N、PO_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 水体的富营养化,实质上是生态系统受到了污染造成的,主要受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含氮、磷较高的工业废水和农田冲刷水的污染。一般认为,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水体中含氮量大于0.2~0.3毫克/升,含磷量大于0.01毫克/升,生化需氧量(BOD_5)大于10毫克/升。当水体形成富营养化时,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而个别种类的个  相似文献   

11.
太湖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太湖1997~2006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太湖近10年的整体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况以及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水体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太湖治污工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蔡临明 《中国水利》2010,(11):19-20,18
在分析浙江省重要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变化态势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水库营养盐来源,提出保障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溧水方便水库的污染情况与环境现状,分析了COD、TN、TP、叶绿素量等指标,发现以农田径流为主的面源污染是最主要的水源地污染源,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P及TN,总体属于Ⅳ类水。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指数分析发现:方便水库平水期水质最优,基本处于贫-中营养等级;丰水期的水质最差,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枯水期水质良好,存在轻度富营养化趋势。方便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等级为低风险等级,整个方便水库的底泥属于营养盐污染底泥,有机污染严重,亟需进行适当的清淤处理。本研究对预防和控制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湖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东湖10个湖区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对象与标准对象的相似程度采取海明距离进行处理。计算可知,东湖占42.6%面积的区域属中等营养水平,5.8%面积的区域为富营养化水平。评价结果表明,东湖10个湖区中有2个湖区是富营养化水平,4个是中等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内湖泊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水质污染及生态恢复是我国当前水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国内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水环境状况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国内湖泊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官厅水库水污染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山美水库2008-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通过"卡尔森指数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研究山美水库入库、库中及出库表层的水质特征、富营养化程度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并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从入库、库中至出库的表层水体,TP浓度较高,TN超标最为严重,DO值在2011年相对较低,其他指标均满足水库水质Ⅱ类标准。四年中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基本为中营养状态,并有向中富营养转变的趋势。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富营养化的相关对策与措施,以改善山美水库的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回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景观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天津等中国大城市淡水资源的紧缺加剧,再生水已成为城市景观用水的重要的水源之一。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城市水体比天然河流、湖泊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因此,保障水体水质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研究水质净化与维持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景观修复手段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优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并能创造充满野趣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水体系统优化设计、水生生物调控技术等景观修复措施的应用,从源头补水处理,景观水体系统合理设计,景观水质、效果控制和维护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再生水回用的富营养化状况,重塑自然生态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降雨对沣河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沣河降雨前后水质的监测,分析了沣河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形成的面源污染对沣河总氮负荷影响显著,硝氮和总氮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硝态氮是沣河总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主要来自于农田和水土淋溶流失及城市地表径流的硝酸盐氮;非降雨时,农村排放的生活点源是引起沣河COD和氨氮水质污染的根本原因,降雨促使生活点源进入沣河,COD和氨氮在河流水质变化中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其污染主要来自于沣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乡镇企业废水及高校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9.
钟厚彬 《中国水利》2014,(23):33-35
水泊渡水库是目前遵义县范围内最大的一个水库,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于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水源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水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领导、严格执行《遵义县县域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加大水源保护宣传力度、建立应急预案机制、调整产业布局、建立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