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1)
文章以山西省制造业29个行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和测算了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省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水平低,导致技术效率负增长,即使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会因技术效率的负增长而减缓;各行业间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导致了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本研究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山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索洛模型法估算出我国1978-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动因作简要分析,以考察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率。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卓有成效,技术进步效率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在总产出中的贡献率为32。96%,仅次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投入贡献率高。另外,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适中,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较为适应,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198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都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初级产品;然而,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和工业制成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类的进口对技术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技术进步还未从总体上改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问的良循环并未形成.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个新大陆国家1961-2005年间的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即使同样在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仍然快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土地以及劳动等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紧密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土地要素存在过量投入的情况,这或许与中国土地制度没有完全市场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桂元  王莉莉 《技术经济》2008,27(1):110-115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7.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8,自引:6,他引:198  
颜鹏飞  王兵 《经济研究》2004,39(12):55-65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 1 978— 2 0 0 1年中国 3 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价值在于对中国经济研究者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研究平台 ,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接近现实的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加工库以及政策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总体来说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减慢 ,1 997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 ;根据技术进步并不能做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判断 ;1 992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 ,1 992年以后追赶效应消失 ,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经济增长要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就得使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只是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包括技术的使用效率。只有高的技术效率,才能使提高的技术水平、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利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测算了我国1979-2007年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率较低,而且技术效率的提高率同经济增长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到2008年间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技术进步在升高,而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却在下降。具体到东、中、西三大部区域经济的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呈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但中西部的技术效率在下降。这表明东部地区更多的是依靠长期积累的管理生产经验来推动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越来越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2000年-2011年中国造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FDI与我国造纸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进步有正向促进作用;并认为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溢出在短期内存在时滞,更多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技术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80—2012年中国东部十个城市(省)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以上地区中经济特区与非特区的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表明:平均来说,经济特区比非特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增长率;经济特区与非特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5年以后有趋同倾向;深圳特区中的全要素增长率最高,但对生产前沿面的追赶程度较小导致其技术效率相对较低。经济特区在深化改革时期应重视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来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对技术进步和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在分析中,本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考察了技术进步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最后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河南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拉动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对技术进步和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在分析中,本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考察了技术进步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最后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河南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各地区的差异,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数显示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的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最后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的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首先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对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结论认为,我国制造业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达到技术与规模同时有效,但随时间推移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增长态势;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而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必将成为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10家主要的家电跨国企业2004—2006年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对这些家电跨国企业的效率变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电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效率改善明显,而且效率提升主要来自生产经营决策与管理带来的纯技术效率提升上;同时企业的总部所在区域、家电产品类别和跨国经营时间长短等因素都会使企业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动态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行业技术进步对中国家电跨国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可见,核心技术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仍是制约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的根源,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家电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必须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78-2005年的实证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因素和资源配置因素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技术投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产业的利用效率。从而对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我国24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份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年份中技术效率TE的增长贡献较大,而技术进步TP的增长贡献较小;并进一步选取变量建立半对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的增长均有较大贡献,而FDI、R&D主要是通过对TE产生作用进而促进TFP的提升;政策并未对TP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主要是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常常物化在新资本品中,而Solow提出的增长核算难以体现这一点.本文通过DEA方法测算了1981-2011年主要的28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将这三者与资本积累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本积累从两种途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种途径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倾向于缩小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另一种途径是资本积累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效率.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确实带来了物化性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从增长核算看技术进步较小,却能维持较长时间增长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