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将于近期升息”,“中国将于年前升息”,“中国将在半年内升息”,“中国将在未来一年升息一二次”。对于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虽然在时间上有所分歧,但中外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好象从来没有这样一致过。  相似文献   

2.
与华尔街股市的大幅下挫相比,美国可回收废品价格最近下跌至20年来最低。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春节刚过,央行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升息25个基点。这是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升息,也是中央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以来的第二次升息。这次升息以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虽然现行利率的绝对值还不算很高,但考虑到两次升息不到五个月,其相对升幅还是不小的。  相似文献   

4.
李华芳 《浙江经济》2010,(24):55-55
华尔街被投资者形象地称为绞肉机,能从中全身而退的,寥寥无几。所以当安迪·凯斯勒从华尔街的股市绞肉机中死里逃生后,难免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感慨万千了。  相似文献   

5.
预计2011年有3—4次升息,大致为前3个季度各加息一次,但在CPI较高的季度内存在加息两次的可能,本轮升息周期会在2011年年底前结束  相似文献   

6.
3月2日,欧洲央行再次升息,将基准利率升至2.50%;3月7日,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五次升息,将基准利率升至3.75%;3月28日美联储再次加息至4.75%。近日,日本财长透露了日本将要升息的信号。如果日本央行在今年底加息,这将是2000年来全球三大经济体央行首次同时紧缩银根。目前G7集团之中,只有英国处在减息通道之中。由此引发的一个疑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华尔街做空中国房地产的规模有多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难以评估。但他们做空涉嫌造假的中国概念股,其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用优酷网CEO古永锵的话来说,“中国概念股持续在华尔街股市遇冷,中国公司融资上市的大门开始出现关闭趋势。”  相似文献   

8.
避免经济硬着陆,澳大利亚央行2日宣布减息25个基点至7%,为7年来首次减息。 自2002年5月以来,该央行累计升息12次,澳央行最后一次升息是在3月份,以抑制上扬至4.5%的通胀率,澳央行一直希望年度平均通胀率维持在2%至3%。今年早些时候,在主要央行纷纷降息的情况下,澳央行无视全球利率趋势宣布提升利率。此次减息使得澳央行同其它主要央行结为联盟。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08,(12)
二十年前,温元凯以《中国大趋势》一书风靡全国;十五年前,他成为华尔街某投资公司总裁,《闯荡华尔街》一书再度畅销百万;现在,他又携最新力作《牛市一万点》高调回归。这本书囊括了温元凯对中国经济与股市的分析、预言。他在该书中全面分析并预测了中国股市随后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0.
1987年,美国著名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因在影片《华尔街》中扮演的股市大亨戈登·盖柯一角深入人心,而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影片中的台词"贪婪是好的"(Greed is good)则一夜间成为经典. 《华尔街》是一部商战大片,也是一部探索人类本性、为人类的贪欲辩护、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经典力作.本片以华尔街为背景,描写了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盖柯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结果却败在一位仍然具有良知的年轻操盘手手上的故事.《华尔街》之所以在美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淋漓尽致地宣泄了"赚钱越多越受尊敬"、"贪婪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华尔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周舟 《中国报道》2010,(5):74-75
时钟倒回2007年,美国联邦调查人员逮获了纽约华尔街一名谜一般的股票投资者,据称此人仅靠800美元起家,在短短数月时间即获利数千万美元。这名叫做安德鲁·卡尔森的44岁男子是在一系列的股市投资奇迹后被逮获的。  相似文献   

12.
救市集结号     
罗雪峰 《环球财经》2008,(10):124-127
华尔街地震,全球都感觉马上要成为这场地震的震中。英国规模最大的房贷银行高喊撑不住,7大中资银行卷入雷曼黑洞……为了避免金融风暴浇熄股市,俄罗斯股市被迫暂停交易,而由雷曼兄弟破产而引发的银行股暴跌导致A股史无前例的超跌,最终绊动了中国政府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这次股市黑色风暴象一次特强的大地震,中心位于纽约的华尔街,在10月19日狂跌之后瞬即波及东京、香港和西欧各大金融中心,而且余震甚烈,在多次起伏中始见渐趋回稳的迹象。这是30年代大危机前夕1929年10月下旬(时间上也有巧合)  相似文献   

14.
梁冶 《环球财经》2004,(9):36-38
虽说8月的纽约已经进入炎热的盛夏,但在华尔街股市上市的中国公司似乎仍处于隆冬,中国概念股遭遇了阵阵浸入肌骨的寒意,股票价格更是“跌跌”不休。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5,(17):24-26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4日】华尔街把它们称为“大象交易”,这些数十亿美元的并购能搅乱行业,冲击股市,并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失业。  相似文献   

16.
赵晓 《宁波经济》2005,(9):28-29
先谈宏观调控。在本轮宏观调控开始后,经常听到一些海外经济学家高调主张人民币利率调升,还有一此国内经济学家断定人民币进入了升息的通道。其实,这些主张完全不懂或故意无视中国国情。有一次,在下忍不住问过一位主张升息的朋友:“升息的目的是什么?”答曰:“是为了打压总需求。”“那么,现在总需求已经打压下来了。政府的非价格调控手段其力量难道不相当于提升五个点的利率吗?”对方无语。  相似文献   

17.
不死的新经济与亚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NASDAQ股市暴跌,美国经济下滑,高技术企业特别是网络企业纷纷裁员,华尔街传来了“新经济已经死了”的叹息,到处都可以听到新经济的哀鸣,新经济真的死了吗?  相似文献   

18.
在巴菲特、索罗斯相中中国概念股之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根本上不了台面,原因是什么?华尔街的分析师评价:“中国的股价很难反映中国经济的态势,在中国,经济好并非意味着牛市的到来。”这的确称得上中国的特色了——“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先天职能对于中国股市无效!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08,(7):79
尽管美国股市避免了亚洲市场大幅跳水的情况,但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投资者普遍担心利率会提高,这就严重影响了消费市场。华尔街股市虽然波澜不惊.但欧洲股市各大指数纷纷呈现下跌趋势。就在原油价格不断飚升后,通货膨膨胀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事情。更让投资者担心的是,有报告显示价格不断高涨的石油价格推动美国进口达到新高。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大批老牌金融机构破产、华尔街落败、股市剧烈震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这一连串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危机事件让投资者见识到了金融衍生品蕴含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