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股发行方式与上市方式的联动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二级市场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30—40倍,而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为15倍(或以下),这样就造成了股票价格的“双轨制”,从而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变革新股发行方式是市场期盼已久的事。目前新股发行方式变革的焦点主要在新股的定价方面,即如何...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刊》2014,(1):20-23
正*将对询价、路演、网下报价过程进行抽查*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须连续3周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网下报价投资者不具备定价能力,或没有严格履行报价评估和决策程序、未能审慎报价的,禁止参与询价中国证监会对新股发行的过程监管将再度加码。1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证监会公告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A股市场的高溢价发行、高市盈率、超高募资现象,分析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溢价发行对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基于统计数据,研究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可决因素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骁 《资本市场》2009,(8):34-35
<正>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打新"、"炒新"再现股市。然而,风险无处不在,新股并非"不败"的神话。18年来,"新股不败"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打新","炒新"往往是市场的热点。原因在于,以前新股发行的时候,新股价格基本上有个"窗口指导",主要是市盈率约束,发行市盈率基本上是20  相似文献   

5.
杨爽 《经济师》2011,(10):89-90
新股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带来投资者期望的结果。新股发行一方面成为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盛宴,另一方面则变成了市场与投资者的梦魇。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成为新股发行市场的毒瘤。新股破发、中止发行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期盼。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观点受到了一些定价偏高实证现象的质疑,且难以解释我国长期实行的发行市盈率管制政策。本文在原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从正向反馈的非理性角度研究发行定价,进而分析市盈率管制政策的作用,并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新股发行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向反馈申购者,他们受近期新股上市表现激发而参与申购,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使得新股即使被高估也仍然能够成功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意识到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他们会抬高发行定价,而机构投资者在近期新股上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也易于高估新股,因此也能接受较高的询价价格。实证结果验证了正向反馈申购者对发行定价的这一正向影响,并且发现市盈率管制政策能够对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民缺位——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成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行的新股发行体制包括三个环节:(1)低市盈率的行政定价办法;(2)冻结资金的确认认购比率办法;(3)冻结银行资金的验资办法。股票一级市场的计划定价和冻结客户和银行资金的验资方法,造成了巨额的货币和基础货币冻结,影响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扭曲了股票一、二级市场的资金关系,制约了公众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998年底,证监会出台了新股发行定价报告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对股票发行价格作出解释。但该办法仍未改变证监会确定价格的体制,作为新股发行体制问题核心的计划定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市场冲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文  孙舒杨 《金融评论》2009,1(1):109-115
通过建立投资者选择模型,我们对于中国新股发行冲击市场的投资者行为提供了模型化的解释。利用2000~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的新股数据,我们发现了“新股冲击”假说的某些支持性证据.以及新股发行影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但这种冲击性影响明显被高估了。我们还发现,不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厌恶投资者比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中性投资者有更强的愿望参与新股申购。减少新股发行负面影响的措施应包括适当提高新股发行价或者平抑新股上市交易价格,扩大投资者参与范围。降低新股发行实际收益率.以减少一、二级市场间的大规模资金流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今年3月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化进程的核准制的正式实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其对证券市场的巨大影响已经从证券的一、二级市场参与各方显现出来,同时对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也得到充分显示,券商经历了黑色的8月,首次公开发行方面,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大大缩小,新股发行不败的神话即将打破,虚假上市使得券商面临处罚,二次融资方面,大比例的余额包销使券商的承销风险凸现,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核准对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本文从投行风险、内控机制、作业方式、投行业务人员结构等几方面阐述核准制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证监会最近两年资本市场创新与改革的重点任务。IPO定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为此,2009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股定价方面,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淡化行政指导,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新股发行现存问题主要是:定价市盈率偏高;资金超募,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几乎全部超募;询价对象报价整体偏高,还有待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1.
去年,证券管理推出了新股发行向二级市场持股者“配售”的政策,还规定了向一级市场发行和向二级市场“配售”各占50%,尽管“配售”不是真配售,而是按二级市场持股者申购,还是得到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认可,支持和参与,对于稳定证券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发行数量越来越多,新股发行方式却“变味”了,向二级市场持股者“配售”不见了踪影。  相似文献   

12.
一、审批制下新股定价方式在审批制下,我国的新股定价方式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1998年底。此阶段新股发行价格基本上是依据发行企业的每股收益和一个相对固定的市盈率水平来确定的,即新股发行价格等于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市  相似文献   

13.
胡聪慧  齐云飞 《经济研究》2021,56(8):91-108
已有研究较少关注资本市场制度变革所发挥的宏观调控作用。本文以2014年新股定价制度调整为场景,考察发行市盈率管制对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以及后续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行市盈率管制导致公允估值较高的企业通过操纵股本规模、"压线"发行等方式减少上市时出售的股份,上市融资规模显著降低,但这些企业在上市三年内再融资的概率和规模显著上升。同时,发行市盈率管制显著降低了公允估值较高的企业在研发、并购等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较高项目上的投资支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企业会设法绕开政策的限制,但发行市盈率管制对企业股权融资效率、重大投资活动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的发现对监管机构全面理解新股定价制度的经济后果,从宏观层面平衡新股定价制度的利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一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通常会远高于其发行价,由此导致股票持有者在股票发行第一天获得较高的超额回报。这可能是因为IPO在一级市场的抑价或是二级市场的溢价导致的。以创业板为例,用计量分析中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现金申购中签率、首发市盈率、上市首日换手率、首发数量和首发募集资金对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影响,分析表明,现金申购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亚妮  钟思远 《时代经贸》2010,(14):181-182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囤积,价格波动较大,投机因素较重等等问题和缺陷,难以适应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比如适当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溢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发行规模和发行政策的变化.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中签率等因素对于新股发行溢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未来30个交易日内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的判断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殷市自建立以来,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囤积,价格波动较大,投机因素较重等等问题和缺陷,难以适应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固此,对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比如适当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詹细明 《生产力研究》2012,(10):64-65,73
伴随着股市的不断扩容和二级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文章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剖析出发,指出现行新股发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股定价、配售机制、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陈青 《经济师》2008,(10):109-110
文章从体制缺陷、发行市盈率、发行规模、大盘涨跌幅、中签率、发行时机等方面。探讨影响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