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障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建立至今六、七年的运行情况分析,其运作效果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所面临的运行障碍入手,侧重分析了形成我国政策性银行运行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完善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愈来愈受关注。研究根据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特点及与国外政策性银行比较,分析了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政策性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加快立法,加快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功能定位、进退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立体化监管体系及监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及培训。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伴随我国经济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政策性银行在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与财务管理系统产生的管理会计,在有效改善银行管理发展现状的同时实现战略、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政...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共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其中之一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服务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了主体和骨干作用。为了确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农发行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性银行财务核算体系,是政策性银行客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我国政策性金融定位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某基层行为例,对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金融转型动态与我国的改革路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改革的基本动因和采取的多种模式,结合其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争议,明确指出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和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宏观环境下,有非常充分的理由继续设立政策性银行.要推进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需加强立法规范,分类优化机构布局和领域配置,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从外部监管与内部运行两方面改革现有政策性银行,以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政策性银行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较大的发展问题,这对于经济建设以及政策性银行本身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所以,对国内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是当下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国内政策性银行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革措施方面,通过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促进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分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 ,为专业银行商业化辅平道路 ,同时使政策性业务经营也体现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实现政策性金融功能与财政功能相结合 ,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政策性银行的目标或功能势必要随之动态地调整。面临新时期中挑战与机遇的政策性银行 ,必须认真研究困扰其发展的严峻问题 ,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认识政策性金融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制度视角探讨政策性金融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对政策性金融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政策性金融范畴或制度内涵的基本界定标准及其同政策性银行等制度承载体的关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广泛存在着强位弱势群体融资难这一客观事实,对政策性金融制度客观存在的理论根基与现实迫切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当今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例如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市场化运作和政策性银行转型等进行了理论剖析.  相似文献   

9.
闫祥 《科技转让集锦》2011,(19):197-197
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制度有缺陷、政策性和经营风险大、不良资产多。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政策性银行,也都有过类似问题,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本文论述了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问题,重点是弄清楚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适合什么样的改革模式,最后总结中国政策性银行应该商业化改革,但仍要发挥政策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艺灵 《消费导刊》2009,(13):86-86
本文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了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相关法律制度,资本金充足率不足,业务种类单一等。并提出了改革政策性银行需必须应对的问题:经营规模的选择,兼顾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以及与商业银行的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目前我国一些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较低,其中财务影响因素较大,有必要从财务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对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简要分析财务对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晗 《现代商业》2022,(5):93-95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发展国家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和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三大政策性银行也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经济使命.在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策性银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本文针对政策性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进行剖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关于推进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我国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国家开发银行首先推行商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从有利于金融体系建设、有利于"三农"问题解决、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出发,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必须确立几个基本观念,即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存在不容置疑,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坚持政策性方向,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按市场机制原则构建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梁经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重大的制度突破。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动向特别关注。“市场放开后,政策性银行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政策性银行存在商业化倾向”等很多议论,使人们对政策性银行定位、立法及去留产生了疑虑。在本文中,主要试图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政策性银行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以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分工合作,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思路和定位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
我国自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以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但是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与竞争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的组织机制,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银行是我国为了支持产业发展、顺应国际趋势和改革开放要求而成立,国务院于1994年批准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较好地发挥了补短板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和严峻。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对防范政策性银行的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顺  王栋 《致富时代》2016,(4):104-10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银行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与资金来源要求。比较我国与国际上政策性银行融资方式 ,有助于对我国现有拓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再思考 ,以期寻求现阶段拓宽和完善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最优选择。不断丰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种类 ,丰富债券期限 ,利率结构 ,走市场化筹资道路 ,才是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要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完善政策性金融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方法,试图探索一条银行自身如何运作、政府如何支持,才能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在一定的经济背景下成立起来的,自成立十二多年来,三家银行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三大政策性银行自身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示出来,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否以及改革的方式成为我国金融工作改革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