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重庆大轰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余年前发生在重庆的、长达五年之久的日本帝国主义狂轰滥炸重庆的事件——即重庆大轰炸而来的重庆人民反轰炸、反空袭的斗争,是重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项,重庆城市和重庆人民遭到了其前所未有的惨痛损失和巨大牺牲;说她壮,是因为重庆人民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并未被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轰炸所吓倒,更未因日机疯狂的轰炸而屈服:他们一方面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智慧和勤劳,以最原始的工具和手段对付着日本侵略者最现代化的战争侵略武器,另一方面又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生产,支撑抗战,从而谱写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手斗争、热爱和平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2.
辛辰 《西部论丛》2007,(2):14-17
2006年10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2006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战略论坛”上.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起草人陈永杰提出:民营经济发展继晋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模式之后,重庆已具备打造民营经济“第五模式”的基础和条件。此言一出,所谓民营经济的“重庆模式”立即成为经济界、企业界关注热点。究竞什么是“重庆模式”?“重庆模式”的生命力、可移植性如何?“重庆模式”对同处于西部的其它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有何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2006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战略论坛”上,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起草人陈永杰提出:民营经济发展继晋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模式之后,重庆已具备打造民营经济“第五模式”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2月2日 国务院批准重庆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批准颁布《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版。 2月4日 中西部首个保险业试验区落户重庆。  相似文献   

5.
1997年,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重庆成为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因而举世瞩目。近日,记者就重庆的扶贫问题,采访了重庆市扶贫办主任莫官元。记者: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重庆有什么特点?莫:重庆设立直辖市,为重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党中央、国务院对直辖后的重庆寄予厚望,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重庆不仅要完成自身肩负的扶贫、移民、城市建设、农村工作等艰巨任务,还要带动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担子很重。可以这么说,重庆有三大难题。一难老工业基地改造。重庆是老工业基地,相当一部分企…  相似文献   

6.
《今日重庆》2012,(8):20-21
在重庆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8月3日上午专程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重庆日报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始终把握正确  相似文献   

7.
《重庆经济》2005,(5):11-13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5年4月27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沈晓钟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对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接受了重庆电台专访,现将主要内容编发如下。  相似文献   

8.
4月21日到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重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温家宝寄语重庆广大干部群众,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9日至30日,重庆市召开“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会议提出,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为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直辖五年的主要成就 五年前,中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赋予重庆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开启了重庆发展的新航程。直辖以来的五年,适逢世纪更迭,千年交替,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发展迅猛。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各种严峻考验,中共重庆市第一届委员会肩负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1.
毛丽玉 《科技和产业》2007,7(11):51-53,83
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新的视角,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二者关系,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复杂和微妙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拥有的基础和条件看,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大发展时期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看,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大调整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要保持过去的发展成果,继续开创崭新的发展局面,就必须审视过去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确定合理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中。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社会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社会发展最终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发展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越  赵崴 《理论观察》2009,(1):122-123
《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并迅速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自身特点,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并迅速成为新时期环境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率先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取代环境教育。近几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完善和提高,但仍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在注重亲身体验的儿童环境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经济要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巫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11,88
长期以来,以GDP和资本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缺失。目前,诸多学者对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仍然无法摆脱物本主义的影响,尚未能对在经济运行中人的地位作出正确解答。文章认为,在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要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即经济发展应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起点,其发展过程应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相一致,经济发展的目的要使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可靠保障,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兵 《首都经济》2007,(11):44-46
自2003年国家启动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以来,经过发改、国土、规划、工促、统计等部门协同合作,本市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市发改委对本市开发区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初步对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8.
The author examines a group of dichotomies in the thinking of a large group of development economists about development. These dichotomies range from the meaning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to policy issues, such as concentration on heavy capital goods versus ‘small is beautiful’ approaches. He finds that in many of those arguments a synthesis of the two views can resolve 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him is the question to what extent each side in the dichotomy can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for developing ‘Imaginative but carefully worked out visions of alternative social possibilities’, which he regards a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the economist, whether working in a developing or developed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