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在2001年以税法认定的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如会计制度有与税法不一致或不协调的方面,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实际工作中,纳税调整的主要方面有:一、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财务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有所不同.会使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按差异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由税法规定计算收支的时期不同于会计上确认收支的时期而产生的纳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第一期产生后.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发生递延,最终将消失。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制度规定的折旧年限一般要较税法规定得短,按税法规定其多提的折旧额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2.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企业虽可以按低于国家规定的摊销期摊销,…  相似文献   

3.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同时,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  相似文献   

4.
文章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指出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存在争议的关键在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要求有差异.在实务中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做调整.  相似文献   

5.
对外捐赠的纳税筹划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筹划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会计制度的不同规定及税法对不同对象、不同途径、不同形式捐赠规定的不同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本文以舜发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捐赠的纳税筹划为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税额,及时申报缴纳。笔者试图从会计与税法的宗旨、遵循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索会计与税法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与税法规定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从而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的正确计算、缴纳。本文就其涉及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作一番解析。当企业对被投资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  相似文献   

8.
《商贸与会计》2004,(3):41-48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三)]对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中某些差异的纳税调整给出了指南,为了帮助企业了解阿题解答(三)的规定,现结合实例对有关交易事项的纳税调整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勇 《财会通讯》2005,(2):61-62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企业需在每一年纳税年度终了45日内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4个月内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不尽相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9条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0.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规定得较为具体,而对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涉及很少,笔者拟介绍一种小企业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所得税纳税调整的简便计算方法。1.《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中关于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纳税调整的规定。《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税法和会计制度的差异,在房地产经营企业中,经营收入的确认时点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相脱离的情况尤为普遍.多数情况下房地产经营企业的经营性货币流入,在取得的当期会计核算时尚不具备收入的确认条件,而同一笔货币流入在同一时期按税法的要求即应作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缴纳相应税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有关持股损益确认的差异入手,分别对企业确认持股收益和持股损失时所需作的纳税调整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了小企业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之间存在差异。本文对存在差异的环节以及对差异如何处理做了探讨,以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时,做出正确的纳税调整和纳税申报。  相似文献   

14.
“纳税影响会计法”指企业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因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也就是说:把所得税视为企业在收益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并随同有关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时期内,以达到收入与费用的相互配比。在实际工作中“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常使用,操作起来有些困难,由于基层企业会计水平不同,核算的方法也不尽一致。对此,笔者试谈一些看法。举例说明,甲企业2001年购进某项设备原值300000元(不考虑残值因素),按税法规定五年折旧,按会计制度规定四年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假设该企业以后年度每年实现税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有关持股损益确认的差异入手,分别对企业确认持股收益和持股损失时所需作的纳税调整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了小企业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之间存毒差异。本文对存在差异的环节以及对差异如何处理做了探讨。以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时,做出正确的纳税调整和纳税申报。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会计收益与纳税收益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企业会计收益与纳税收益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分别遵循不同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会计收益是遵从企业会计准则,按会计核算计算的税前利润总额,目的在于真实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纳税收益则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税收法律的规定,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纳税经营所得。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一致,在纳税时,应依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纳税额。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将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计入…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个税种,它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直接调节企业利润的经济行为。笔者认为在计缴所得税及帐务处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识别会计收益和纳税所得的差异会计收益和纳税所得是分别遵循不同原则和规范确认和计量的结果,会计收益是依据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和费用,按照配比原则计算确定的收益(亏损)总额。纳税所得是按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与准予抵扣的费用、支出等项目计算确定的,是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的根据。其计算公式是: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或以会计收益的基础。按税法规定对其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收益与纳税所得之问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是税法和会计在确认和计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费用之前的收益。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纳税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定的目的有所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另一类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计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时间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