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经济与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消费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能。本文将数字化消费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数字消费治理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化消费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消费的多层次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对数字化消费普及有显著的强正向效应,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消费者的数字化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通过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基础保障支撑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主要是通过物流基础设施保障、地区数字化消费设施保障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由于消费者对大数据推送内容的满意度较低以及平台隐私保护管理问题普遍存在,数字消费治理显著负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从而产生对数字化消费的负向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消费金融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新结构,这一结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结构,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推动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有效发展。消费金融提出的新消费形式,能够通过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文章以消费金融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消费金融创新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消费习俗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而且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消费习俗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掌握抓住消费习俗商机的营销对策,不但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与销售,更有利于正确引导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4.
当前,加快城乡消费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消费对居民消费生活的改善影响深远,实现城乡消费协调必然要求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优先协调、本文从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比较出发,研究信息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严思怡 《商》2014,(44):125-127
摘要:炫耀性消费是一种以炫耀为目的的消费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炫耀性消费越来越普遍,影响也越来越大。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时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归纳炫耀性消费概念的基础上,文章从个人、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梳理了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总结了炫耀性消费个体的效用以及其他人对炫耀性消费的感知。最后文章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国外经济研究给出的基本线索全面促进消费的经验,集中体现为对消费的深入系统研究。从国外相关研究总趋势看,方法日益复杂,考虑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已有研究虽未就消费不振的原因达成一致,对促进消费的措施众说纷纭,但仍在如下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消费变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促进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收入按来源可划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种,研究对城镇居民消费起主要作用的收入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受其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二是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565526、0.6318038和0.243969,即3种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均为正相关且均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这3种收入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俊倩 《商》2014,(11):184-184
本文介绍了信息消费的内涵特征和信息消费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信息消费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进而对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联系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带来了森森寒意。这次在美国引爆并迅速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性的消费危机。它源起于过度消费,次贷危机正是过度消费的表象;由于危机迅速蔓延,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更使危机雪上加霜。而与消费密切相连的零售企业,受危机影响甚深,不同企业在不利的经济环境和消费环境下各显其能,纷纷施展解数,谋求“过冬”良策。其发展策略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冯明 《消费导刊》2013,(11):9-9,11
以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认为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消费者主权能够实现,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异化趋势影响了消费者主权的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消费异化的表现及原因,以及扭转消费异化、加强消费者主权实现消费主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