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韩国技术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条件很差的国家,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工业生产设施更是被破坏殆尽.1960年人均GNP只有80美元,尚不及苏丹.但从60年代初期开始,韩国经济开始飞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汉江奇迹".1995年,人均GNP达到一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十一位,出口贸易排名在世界第十三位.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早在80年代中期,韩国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汽车、成套工业设备和其它技术密集型产品就已开始成为美、日的强劲竞争对手.90年代中期韩国已开始研制下一代产品,如:高清晰度电视、个人通讯系统和新型核反应堆.韩国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技术上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初步分析,以求得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按可比的购买力平价口径衡量,我国目前人均GDP水平大约相当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后期、韩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根据这些国家的经验,我国经济增速在今后五年左右很可能明显下个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3.
早在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1万美元。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韩国经济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发展速  相似文献   

4.
韩国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79美元,列世界第101应,1999年人均PPP国民生产总值为14637美元,列世界第49位.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点,为11385美元.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2001年人均国民收入有所降低,为8900美元.韩国是资源短缺国家,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加工产品的出口.因此,对于韩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对外贸易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韩国经历了两次贸易环境的大变化,1967年加入GATT,1995年转入WTO.作为贸易立国的韩国,面临这些贸易环境的变化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政策调整,是本文的研究重心所在.我们从政府职能、贸易政策、产业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韩国的经验,最后指出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世界经济研究》2012,(4):81-86,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99262平方公里,人口4802万,人均耕地不足0.7亩,资源较为匮乏.然而,正是在这块“先天不足”的土地上,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上演了令世人瞩目的“汉江奇迹”:韩国经济实现了年均8%以上的高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0多美元增加到1.543万美元.1997年,韩国成为金融动荡的焦点,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打击.然而,不到5年时间,韩国再次崛起,1999年经济增长反弹至10%左右.进入21世纪,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韩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仍保持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得多的发展速度,如200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4 6%.充满竞争力的工业经济体系是韩国演绎“江汉奇迹”和“危机后崛起”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1万美元。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韩国经济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使经济起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让韩国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兴办经济特区是重新激起经济活力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经济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崛起的。战后初期,西班牙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50年代中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93美元。自1959年西班牙改变原闭关自守政策而开始执行开放政策以来,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已跃居成为工农业都较发达的国家,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3970美元,成为世界第10大工业国。  相似文献   

9.
自进入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经济从6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5.4%和70年代的6.1%急转直下,陷入严重困境。1981—1987年期间,年均增长率仅为1.5%,与战后三十多年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整个地区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80年代头三年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起虽有恢复,但至今未达到1980年水平。  相似文献   

10.
韩国自1962年起开始实施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截至1995年,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为8.6%。199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GNP)由1962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4517亿美元,人均GNP由87美元增加到10O76美元。贸易总额2602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长到1250亿美元。目前,韩国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11位,出口贸易居世界第12位,科技水平居世界第13位。工业生产的大部分领域已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造船、半导体生产能力居世界第2位,汽车、钢铁、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1994年11月,金泳三总统提出韩国跨世纪的“世界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全面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这两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迟滞.2001年,世界商品贸易比上年下降4.0%,服务贸易比上年下降1.4%.国际直接投资出现51%负增长.2002年上半年,以美元计算的全球货物贸易额比2001年同期又下降4%,但全年的贸易额可能增长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估计为5340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27%.连续两年,贸易与投资都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这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新变化与政府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自60年代开始一直至80年代末,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但自80年代末期开始,到进入90年代以来,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种种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东盟视窗     
《广西经济》2014,(12):5-5
正声音我们将付出1000%的努力。——2015年APEC峰会将在菲律宾举行。对于即将在菲律宾吕宋岛召开的成员国筹备会议,菲律宾总统阿基诺表示过去菲律宾的政治状况制约了其经济增长,如今情况已得到改善,而菲律宾APEC成为向世界展示上述成果的良机。RCEP将构建亚洲枢纽,希望韩国助力东盟经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访韩期间出席东盟—韩国商界CEO峰会时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组成了地理概念上的亚洲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郑新立在全国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做法。曾培炎副总理在贵州召开中西部地区主管计划的副省长会议上,提出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打开一个突破口。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背景和内容韩国的新村运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韩国政府主导的出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人均生产总值从60年代末的83美元猛增到70年代初期的400多美元。但城乡之间的差距迅速扩大,农民年均收入从1962年相当于城市人口的71%下降到1970年的61%,全国…  相似文献   

15.
论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30多年中,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其经济成就被誉为“汉江奇迹”,而韩国也因此与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一起,被誉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楷模。1961年,韩国的GNP只有21亿美元,人均为82美元,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国《朝鲜日报》12月8日】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截止到1990年代末,中国的出口额还保持在与韩国同样的1000多亿美元。但到2005年突破了7000亿美元,今年更是接近10000亿美元。虽然中国政府出台了各种紧缩政策,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截止到2006年第三季度达到10.7%。跨国企业视中国为最有潜力的市场和最具魅力的投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之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十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贸易形势之新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韩建国80年代末期以来,当人们还在惊叹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经济"汉江奇迹"时,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逆转,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令人堪忧,以致在1992年的世界银行最新报告中,韩国已不再...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处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节点,也是中国迈向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点。“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首先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次是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200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人工业化中后期,也是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许鹏 《现代乡镇》2006,(2):21-24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广东处于开放经济的前沿,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底,全省县域人口56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2.23%;国内生产总值6160亿元,占全省的38.41%;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0900元,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52.91%;可见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还是偏低的。一个地区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经济强县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80年代的拉丁美洲各国以天文数字的外债而引起世人关注的话,那么90年代的拉丁美洲则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奇迹一道被人们赞赏. 通常说的拉丁美洲,概指北近墨西哥,南到智利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各国.这些国家1991年的GNP总和是1.0229万亿美元,占当时世界各国GNP总值21.4575万亿美元的4.8%. 人均GNP为2408美元.出口总值为1500.7亿美元,这些国家的经济在这个起点上开始加速增长,其增长的大致情况及增长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可以分述如下: l、经济增长在加速.1993年拉丁美洲GDP增长速度超过5%的国家有秘鲁(6.8%)、阿根廷(6.0%)、智利(5.9%)、萨尔瓦多(5.0%)、玻利维亚(3.2%)、尼加拉瓜(3.0%).巴西在该年也有2.0%的增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