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的意义就在于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转变”的进程及成效。各项经济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两个转变”,落实“两个转变”,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例外。交通运输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优化结构,加快建立我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实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  相似文献   

3.
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专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神经中枢”的金融业中的主力军,不但要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还必须加快商业化改革步伐,积极推进自身的两个转变,即实现管理体制从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业务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统一思想.认清实现专业银行两个转变的意义实现专业银行的两个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必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不高,主要原因不在于经济增长方式本身,而是特定发展阶段和长期实行僵化的计划体制的产物。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因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济运行机制,基本上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与关键。 坚定信心,要对国有  相似文献   

5.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子非常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行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既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又是解决当前经济工作一些问题的关键。因此,实施“两个转变”,对于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中长期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县域经济,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一、率先实现“两个转变”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因为经济特区的功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两个转变”正是这两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体现。 实现“两个转变”是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要如何“特”?这是特区面临的新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成就斐然,综合实力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7.
关键是实行两个转变张元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两个转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必由之路,只有主动创新、不断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一…  相似文献   

9.
问:请问周厂长,您对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有何认识? 答:我认为,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是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两个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 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兴业银行是成立于1988年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不仅要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发挥信贷、利率、汇率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实行“两个转变”,还要推进自身的“两个转变”,即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向规范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转变和业务增长方式从粗放经  相似文献   

11.
用体制转变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宋子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相似文献   

12.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再一次阐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黑河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经济增长方式,通俗地讲主要是关于发展经济走什么样路子的一种选择。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提高,通过改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来实现,便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  相似文献   

13.
在湘潭市社会总产值中,工业占了四分之三以上,在全市财政收入中,工业提供的占70%。湘潭带的县比较少,而市区面积又比较大,非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农村经济也基本上是城郊型。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强工富市”的发展战略。湘潭市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总的要求是,提前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三年在全省率先进入小康。“两个提前”的关键是实行“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强工富市”的发展战略,就是为了促进“两个转变”、加快实现“两个提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一、西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深刻理解和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明确指出这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方宇红 《浙江经济》2005,(21):21-23
早在10年前,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并认为实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10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不大,与“根本转变”的要求相差甚远。时至今日,再不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难以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成为热门话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如此缓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究竞何在?由此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两个转变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要确立“五个并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福建经济跨世纪发展目标的战略要求。要知道当前加快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卢、在哪里,请看“研究与探讨”栏目中《关于加快“两个转变”的改革思路》一文。  相似文献   

19.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比较优势。“九五”核心问题是两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走出新的路子。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是要慢下来,而是要在有效益的基础上增长,增长能出效益。讲得通俗一点,就是企业应该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能源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