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市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监管实践中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市场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并充分发挥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根据中西思想史上的不同思想谱系,可对之作互不相同的各种解释。本文探讨了六种可能的解释方案,最后认为“以仁为本”这一解释方案优于其他各种解释方案。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全新定位。在现阶段应该从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权、关注诚信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四方面入手,消除社会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三个方面,浅谈了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感想,认识到了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明确阐述了发展主体、发展对象、发展成果归属等理念,确立了基本社会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要求,拓展人性中的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属性,提升公平正义、文明理性的社会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责任观是处理好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责任奉献与权利索取的基石,还是统筹现在与将来、个体与集体的纽带。分析“以人为本”的责任论的必要性,探讨“以人为本”与责任论的内在关系,对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化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是解决其它几个统筹的前提和途径。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措施,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十五”时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动力,深刻回答了为了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价值归宿;也揭示了其动力和源泉;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在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以下几点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现“以人为本”价值观。因而回答为什么以人为本问题,探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划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它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真谛。“科学发展”以一脉相承的创新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内在本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只有理解不同时期的"以人为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正确含义,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近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明进步的新成果。因此,它与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相比,既有相通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仅就“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提法或原则而言,二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但就“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以人为本”在发展问题上的理解和实现来看,二又具有许多明显的不同。把握这些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从“以GDP为中心”到“以人为本”是我国现阶段政策取向的一个重要转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指出了该转变的原因所在。“以GDP为中心”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虽然目前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应该看到,片面地追求“以GDP中心”,已经使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一系列的矛盾———如,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效率低、“三农问题”、“再就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其中有些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从“以GDP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的转变,正反映出上述的矛盾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为根本”,这是前提条件;手段是“协调、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其中就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今天仅仅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已远远不够,应该明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观念,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一方面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又是消费者个人人力资本提升的资源。期刊消费对增加个人资本的商品和经验的需求具有激励效应;期刊市场细分的基础是建立在亚文化群体需求基础上的。新形势下期刊出版要以研究消费者视角研究期刊出版传播,发展期刊消费中的有益行为,在效用递增的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以人为本”成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口头禅,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给予明确的阐释和界定。“以人为本”在不同的企业中有着怎样不同的内涵?以及怎样才能算是以人为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孟子首先提出了仁政学说,并将“民为邦本”思想发扬先大。新时期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创新性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试对两者进行一系列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以人为本”是孟子仁政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出发,提出“谁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三个问题,进而探讨以人为本所省略和忽略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二者的关系,以求进一步全面认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真谛。  相似文献   

20.
吸引人心--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诀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这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么,企业管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对此,许多企业管理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本从人性的特点着手,探讨性地分析了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策略,即应做到“以人为本,治心为上”,以利动人,以义晓人,以减待人,以信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