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它带给我国经济建设的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对此我国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2.
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实力得到巨大提升,我们引以为豪。但是我们的市场化改革和相关行政体制改革仍远没有完成,而且改革的目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美元疲软、人民币升值,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变化多端。希腊债务危机的暂时缓解,难掩欧元区依旧不明朗的前景;美国依靠发新债还旧债支持投资增长的模式,似乎已难以为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双重转型,也正变得刻不容缓。至今仍在发挥余威的2008金融危机,是一场怎样的金融危机?我们对其独特性有多少了解?谁才是人民币升值最大的获利者?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依靠什么?欧洲需要找到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美国需要平稳复苏,中国则需要找到通货膨胀的症结。10个经济学家常常有11个答案,有的时候一个经济学家会提出两个答案。有人认为,美元疲软,有人则认为美元大权在全面回归;有人认为发达国家的受灾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有人则认为其格局基本未变;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也有人认为,人民币应该贬值……在11月17日青岛市国资委主办的2011财智对话—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论坛上,张立群、谭雅玲、张礼卿等与会专家的分析、预测、建言,也许可以使我们从中收获更多的判断。基于此,本刊特别编辑整理了三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求重大的转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出口依赖型转向扩大内需型;经济增长由吃两个"红利"为主转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政府宏观调控由打压增速防过热转向保压结合防紧缩。  相似文献   

6.
2010年将是与2009年非常不一样的一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8.
宋则 《财贸经济》1994,(3):3-10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独到探索和艰苦努力,终于在90年代的今天,迎来了经济体制改革战略决战的关键阶段。80年代中后期,吴敬琏等许多经济学家曾一再呼吁中国经济改革需要“配套”推进的问题,“价、税、财”联动是被强调的重点。笔者在1986年10月成都首届全国市场体系理论会议上,也曾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经济改革免不了要进行一场战略决战,后在《财贸经济》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又就改革的渐变与突变问题付诸文字。如果说80年代提出这类问题显得过于超前,那么,今天重议此事则应当说是水到渠成了。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进行经济改革的战略决战如今已不再是理论界超前争论的话题,而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摆到人们面前的紧迫问题。鉴于这个问题的高度复杂性,笔者个人的视角和论述肯定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明斯基时刻是指海曼·明斯基(美国经济学家)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相似文献   

10.
短期内,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或是一个需要付出代价的痛苦过程,但长期看,这不仅对中国经济是重大利好,而且还将继续给全球经济带来可观"红利"短期内,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或是一个需要付出代价的痛苦过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市场 中国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尽管经历了不少曲折,但始终是一个向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即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这种发达的商品经济有其固有的本质特征: 1.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应当使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经济活动的绝大部分交由市场调节,即各市场主体在市场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幕已拉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导向”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在20世纪后半叶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核心经济战略安排。近二三十年以来,外商投资和出口企业的迅猛扩张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使得中国从近乎封闭的状态参与了全球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15.
今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发展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发展。”这对于西部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视野、新策略及新措施是当务之急。作者就21世纪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谈一点看法和建议。一、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大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西部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西部…  相似文献   

16.
17.
90年代末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终告结束。1997年,以上年为100,标志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已经回落为10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为102.8;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更回落为负值,其中,以上年为100的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为9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为96。有关资料资料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中国仍有2000余万人尚未"脱贫","奔小康"仍需艰苦努力,主要消费品的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在此情况下,走出短缺是否就意味  相似文献   

18.
惊蛰 《商业时代》2005,(36):1-1
蓬勃的生产力、喧嚣的争论声、失真的晴雨表、迷茫的预言家……这错综交织的一切,组成了2005年中国经济之车轧轧前行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9.
20.
一个没有自身特征的民族,它的经济发展决不可能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前列。我国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必须正确估计中国物质型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在制订和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时,不仅需要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和相关产业,而且需要考虑内外部的条件,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继续推动、贯彻已经制定的现有发展战略,建立知识经济的骨干工程,加强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国民经济信息化为突破口,增强“产、学、研”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