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搞好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基础是加快农村基层建设,改善农村干群矛盾;关键是发展农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重要条件是加大再造秀美山川的监管力度;保障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步伐,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段晓梅 《全国商情》2009,(13):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要把握以发展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趋势,即:县域工业化带动农村生产发展,县域经济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外向化开阔新农村建设的视野,县域城镇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泽普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农业仍然是现阶段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河南省县域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既直接影响全省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借鉴精致农业成功的发展经验,研究河南光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着力提升人力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着力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应加大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教育;重视并合理引导农民“双向流动”;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农村“能人”对提升人力资本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是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农村教育、构建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途径,有效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县域政府职能规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农村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县域政府深度介入县域经济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分税制及作为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双重身份的压力与以自身效用函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个方面.规范县域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搞好服务,主动"退出越位",自觉"纠正错位",努力"补足缺位",保证"管理到位".县域政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路径是规划先导,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工作切入点,发展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确定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与沿海各省份的平均水平持平。虽然辽宁省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强,但是发展后劲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通过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县域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建设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出发点,是提升辽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确定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与沿海各省份的平均水平持平。虽然辽宁省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强,但是发展后劲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通过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县域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建设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出发点,是提升辽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创新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与增进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等推进新农村生产的发展。由于当前存在许多障碍因素,新农村生产发展中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还任重道远。必须用建设新农村的高标准,在法律保障中、政策完善中、科教支持中、培植典型中、加强建设中健康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好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应坚持以城带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拓展农民就业新空间;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进行制度创新,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在我国现行四级行政架构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迫切要求县域尽快实现以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特征的经济转型.基于以上重要认识,提出县域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及动态看待要素禀赋结构等一系列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钟敏 《企业家天地》2007,(10):21-22
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运用合理的机制,依托自身的优势,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新农村建设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与增进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面临诸多障碍,必须用建设新农村的高标准,通过法律保障、完善政策、科教扶持、培植典型、制度建设等措施,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川民族地区灾后怎样加快农民重建设的步伐?灾后农民如何合理、快速的发展?有着藏区第一州称号的阿坝州,是搞调研的好去处.小金县金锋村作为作为-旅游"富民"村,以及其灾后重建中农民存在的特殊困难,是我们了解灾后农民重建存在困难的理想调查地.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农业、个体和私有经济成分占绝大比重的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层面和城乡结合部,其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特别是在促进广大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相宜的金融支持为前提.而金融支持的力度和金融服务的状况,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空前活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相当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缓现象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更加证实了一个道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方面也得以发展经济为前提。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构建中部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最大限度地把中部农村的发展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性措施来认真落实,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中部县域国土面积大,人口多,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县域城乡社会管理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等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固本之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我省农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和建议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农村选举制度涉及到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稳定、辽宁振兴的大局。规范农村选举制度,实现村民自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有利于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