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主要运用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廓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利益集团、尤其是农业利益集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的深层次原因。指出组建农业利益集团在农民维权、矛盾疏导、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王景文张立华一、尊重农民的创造特别是农业产业化这一崭新创造,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由农民自己来选择。回顾我国十几年来农村的改革历程,农民有着三个伟大的创造或创举。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在农业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是必要的,但同时农民自己必须组织起来,去影响市场,进行自我保护。市场经济越发达,农民就越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我们希望这一观点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希望大家能就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区别于传统农民的职业农民群体逐渐发展起来。职业农民被认为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培养的对象之一。职业农民队伍的人口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国内外农业劳动力相比,是否具备显著差异?本文采用国内外比较视角,选取中国农业劳动力以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5个农业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与中国职业农民在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尝试回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文化偏低"问题。研究发现,相比之下,中国职业农民老龄化程度低、加重趋势缓慢;女性占比低且基本稳定;教育程度超过了国内农业劳动力整体水平,但仍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相应水平。通过国内外对比得出,中国的职业农民队伍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仍然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建设,缩小国际差距。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身份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成为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为维持生计、自给自足,新型职业农民则要充分进入市场,并利用自己技能、管理、营销等使收入最大化;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农业特点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亦农亦商,亦农亦工,而是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在当代中国,农民职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崔欣章《农业经济问题》开辟“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专栏,专门探讨中国农民问题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头号现实问题,确实抓住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益于中国农村改革。但对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却议...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素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素质,是指衣民体力、智力和技能、知识的总和。其中,农民掌握的现代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尤为重要。当前,中国农民素质问题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应对农民的素质在农业可  相似文献   

8.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说,在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众多的问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民比重大,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入世贸对我国的影响都与此相关。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国情,站在全局的立场,而不能只站在某些部门或利益集团的立场,才可能正确判断加入世贸所引起的后果。应该看到,农民在我国虽然在人口中占绝大比重,但农民是我国的弱势阶层,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极小。在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时,还要考虑这一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处理好农民的利益问题。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都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需大力减少农民基数余维祥中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多主要多在农业上。众多且不断增加的农业人口在有限且日益减少的农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中国农业比较利益过低的根本原因。必须减少农民基数,使每个农业经营主体拥有适当的土地规模,才能在保证和提高土地生...  相似文献   

11.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张襄英农业企业化经营,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轴心”人物——农业企业家。农业企业家主要来自农民,一个农民如何成长为一名农业企业家,农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并不适合公司化经营。农业的再生产有其特殊性,劳动者、劳动对象都是有生命的,这决定农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只有让农业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建立非常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农民才可能认认真真地种地。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这就是改革之所以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能够成功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3.
维权应知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影响巨大。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农民应当如何购买农资,发生农资纠纷后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14.
农业利益集团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上看,农业发达国家都有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农业利益集团代言,并且它们被认为是在西方社会中组织得最好而且影响最大的利益集团。本文主要分析了美、法、日3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利益集团,并得出对研究和解决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全国十省1000份"农民文化素质调查"问卷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以农民受教育年限为基础的农民文化素质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其各种技能的具备和运用,进而对自己在农业生产中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缺乏信心。另外,文化素质低的农民更倾向于经验型和模仿性的农业技术,从而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遇到障碍,农产品竞争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农民素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力 《农业经济》1999,(11):15-1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农民素质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二者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互动运行的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为先导,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素质,农民的较高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动力,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又能极大地焕发农民学习科技的热情,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根本条件和前提。我们要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经营。实践证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农村尤其是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非常…  相似文献   

17.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以稳定和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稳定发展农业和保护农民利益。 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值只占中国GDP的14%,而农业人口却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的坎。信息技术助农被人们寄予了殷切期望。随着由农民、农民信息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基础供应商、政府构成的农业信息化生态链凸显,问题接踵而来:这是否能够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来真金白银?请看中国计算机报社记者集体采写的纪实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农”问题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密切的相关性,什么时候我们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体现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 ,但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落实 ,或者说是推动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的现实步骤方面 ,一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包括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却又忽视了农民这一终极主体。笔者之所以称农民为终极主体 ,是因为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最终使用者和终端消费者的角色 ,是农业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的直接货币支付者 ,几乎可以说 ,农业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衣食父母”就是农民。因此 ,全然忽略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是不应该的 ,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