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保税区发展面临的十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以来,我国已建成了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青岛黄岛,张家港,宁波,厦门象屿,福州,海口,汕头,珠海,广州,深圳福田,沙头角和盐田港等15个保税区,规划开发面积累积42.39km^2,创办保税区,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国在成功举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而设立的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保税区已经成为外商-特别是世界大型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首选区域,截止2000年12月22日,全国15个保税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25196家,其中“三资”企业12038家(世界500强就有134家),国内企业13158家,项目投资总额1967.86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139.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29亿美元,批准设立的企业中有生产性加工企业1568家,现代物流企业138家,15个保税区累计进出口贸易额为106.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34%,国内生产值348.76亿元人民币,工业生产总值442.03亿元人民币;实现工商税收收入人民币39.40亿元,相当于海南省40个中等市县的财政收入总量;全年的关税收入111.73亿人民币,保税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丘淑明 《特区经济》1998,(11):38-39
<正> 国家从1990年6月下文批准设立第一个保税区起,只是在批准文件中对保税区作了一般的设定,迄今尚未对保税区作明确的定性、定位,定性、定位问题对保税区发展至关重大,必须尽快确定。 一、对保税区性质看法差异 设立保税区是国家行为,但现在恰恰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保税区性质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政策设计上则互相矛盾,表现在: 海关强调保税区是我国境内特殊监管区域。 经贸部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 外汇管理局也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允许保留现汇,开设外汇帐户。 税务局把保税区企业视作境内企业。生产性企业所得税参照特区开发区企业定为15%。流转税,也按国内企业征收。 财政部目前从理论上认为可以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国内贸易公司卖产品给保税区企业,若视同出口,则应该退税,但无具体操作上的规定。 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造成对保税区性质理解上的差异,根源在于国家没有从法律上明确保税区的定性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自由贸易区本色的关系,对保税区的功能要求和给予保税区的政策不对称。 从中国各保税区的设区意图、功能设计和开发建设看,中国各保税区都是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的,中央级的对外文件通译为“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而不是“Bonded Area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保税区发展模式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新的发展阶段保税区的作用 保税区的作用问题涉及到探讨保税区发展模式定位的重要性问题.作为对外开放的一种具体形式.10年来,我国15个保税区在拓展引资渠道、开展改革开放新措施和新办法的试验、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服务国内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作为WTO的成员,我国对外开放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有人以为保税区将因此完成其历史使命.其实不然.尽管保税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量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其作为符合WTO例外规则的特殊经济区域,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有:  相似文献   

5.
6.
关于我国保税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保税区作为一种“境内关外”的特别开放经济区域,经过1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达到15个,并在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和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有利于保税区的进一步有效建设和健康发展,本文在概括分析其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就制定基本法、组建全国管理机构、调整微观管理模式、完善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功能等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该文就中国保锐区的立法、布局、功能、管理机构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运源 《特区经济》2001,(10):20-21
我国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事实上,这些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对我国整个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等,都日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内外形势变化发展的要求,这些保税区设置的格局不能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尽管当初设置有其合理性)。因此迫切要求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给予调整。主要理由有:1.有的保税区名不副实,不仅可供保税业务的商品货物量长年不足(与保税区保税功能设计业务量差距大),而且可以进行转口贸易的货物量也有限,这就不能不使保税区的应有的功能作用大打折扣。2.保税区的地区分布也欠合理。有的地方保税区过于集中(如广东省有6个、仅深圳市就达3个)而有的地方则是空白,例如广西,虽然有北海(1984年就成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防城等海港,而且具有设立保税区的良好条件,但一直未有设立保税区。3.我国加入WTO为期不远,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更为便利,中国必然需要继续调低现有的关税;另一方面入关,关税区与保税区的关税水平的差别必然进一步缩小,在这些条件的制约下,我国继续保留15个保税区(极个别地区确需增设除外),也就不一定适合了。为此,特建议采取相关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我国保税区作为一种“境内关外”的特别开放经济区域,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和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那么,保税区在新形势下应如何进一步有效建设和健康发展,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是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方向,目前推出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改革试点时机已经成熟,应早日选取改革试点,争取在2006年年底之前完成试点任务。”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保税区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我国15个保税区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潮流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谈到保税区发展面临的挑战时,成思危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保税区的…  相似文献   

14.
何江 《天津经济》2004,(7):25-27
保税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借鉴国际上自由区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设立的新型综合性对外开放区域。在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谋取新的突破不但是发挥保税区先行先试区作用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广州保税区的目标模式,目前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供领导决策参考。一、对广州保税区发展模式的构想关于广州保税区的目标模式,目前有四种看法:一是以工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区;二是以  相似文献   

16.
陈雷 《亚太经济》2003,(5):59-61
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取向在中国保税区不可推广,其卓有成效的非政府管理模式在中国保税区也难以适用,中国保税区的政策架构近似于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架构,已无更大政策发展空间和政策势能,以自由贸易区为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方向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税区与国际物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襄军 《浦东开发》2001,(11):21-21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作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保税区,面对中国入世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构筑面向世界市场的现代物流产业新格局。在未来的十年,这里的国际物流量将达到年均2000万吨,年进出口货值将达400亿美元,从而成为国内最大、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国际物流基地之一。2001年11月8日,浦东新区政府和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主办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就国际现代物流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外高桥物流”的走势进行了探讨。本刊摘要刊登部分政府官员与会者的发言内容,以引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区内货物进口暂不缴纳进口税.若货物再从区内出口或经加工再出口,则免缴此税。我国目前已经设立的保税区共有15个。它们对于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保税区的实际运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涉及方面较多。尤其是外汇管  相似文献   

19.
金波 《特区经济》2004,(10):33-35
<正> 一、我国保税区的基本情况 1.兴建时期 在我国,兴建保税区的时间,始于1987年深圳市自建的沙头角保税工业区,而国家正式认可的,则始于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从国家批准兴建15个保税区的时间看,主要创建时期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1990-1993年,这期间兴建了13个保税区;第二期为1996年的2个保税区。上述保税区的兴建情况,明显体现出我国在保税区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稳步发展、有所控制的态度。 2.地区分布 目前兴建的15个保税区,虽然均设在我国东部沿海的9个省和直辖市,但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保税区该如何发展?文章阐述了加入WTO给福州保税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就福州保税区的发展重点功能的确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