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金融论坛》2002,7(9):22-27
中国经济转型引发社会与民众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发生剧烈变化,而信用基础的整合工作则明显滞后,这使得社会信用呈现出相当程度的无序状态,尤其是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具有明显上升趋势。本文以经济理论、历史文化及法律实践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与金融信用相关联的产权、风险转移、经济收益率、资信信息、行政权力约束、法律制度约束、政府与政策、网络虚拟交易行为等制度环境问题,并提出中国金融信用必须依托制度平台,才能充分发挥对金融市场健康而有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该制度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物质、技术和精神三大层面版块设计,作者详尽分析了三大板块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杰 《福建金融》2004,(7):41-42
本文探讨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根源,分析社会信用缺失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并提出加快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市场关系;加强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增强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经济信用文化的建设,培育社会诚信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用体系发育不良妨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本文着重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中国信用体系的脆弱性和存在的制度约束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建立中国的个人信用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对消费信贷需求的扩大,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迫切要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是推进社会文明、强化信用意识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需要.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操作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意识形态的定型,这种信用危机将逐步得到改善.但良好的信用基础需要制度的约束,因而亟须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信用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难点,在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对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已成为基层央行广泛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县域经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当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市场经济规则、法律制度、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和中介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生态的信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核心作用的发挥,除了金融业自身制度建设和经营水平提升之外,更离不开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良性互动,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等等,这就形成了金融生态。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特殊行业,因此,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快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为实现社会各类信息,(包括经济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及社会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我国从全社会层面研究政策制度,加快各领域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尤其是在金融信用信息领域,2016年6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人民银行双牵头的联合会议确定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人民银行配合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继续发布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监管指引》等相关制度文件.本文将对我国当前银行业征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最终演变方向与政府政策选择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应该有效地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将其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作为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及应用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和行进路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最终建成包括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平台且高效对接社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信用信息作为互联网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因为它是互联网金融法律关系参与者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介质,本文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为出发点,通过对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法律属性和信用信息权内涵的分析,诠释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信息权,并从法治社会利益维度为基本要求,通过合理的法律制度的设计与规范配置将维护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权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进而也使互联网金融服务者的利益与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相互融合,和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