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张欣芬 《开放潮》2003,(7):30-31
2003年我国信托业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立了信托财产管理制度的独特功能和经济价值,加上《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有关信托业务的法律框架在2002年都已基本齐备。今天,在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面前,信托业渐渐开始脱颖而出,成为继股票、债券之后老百姓投资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
资金信托业务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颁布是中国信托业告别“混沌”的过去,步入规范发展的里程碑,那么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和7月《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则为获得新生的信托投资公司开辟了发展真正信托业务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金融百货商店”:我国金融信托业的必然选择刘瑞波我国金融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为止,我国金融信托机构已有242家,资产总额已达6000亿元,金融信托业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在恢复发展的十七年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正>1994年,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同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打破了传统体制下规模管理的旧模式,对信托业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三年多的实践表明,资产负债比例的要求,与信托投资公司特别是财政信托的实际情况存在许多矛盾,在经营管理以及业务运作上造成不少困难。 第一,中央银行对信托投资公司吸收存款要求严,起点高,信托公司筹资难  相似文献   

5.
刘晖 《中国经贸》2011,(2):22-22
众所周知,配套法规不健全.一直是制约信托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信托业独占的优势领域一一财产信托,因为缺乏配套法规(如信托登记制度等)至今难以全面开展。但是监管部门发展信托业的信心和动力是非常强的,有官员表示,中国信托业将在今后二、三年内完成基本制度配套,接下来的两年信托资产将达到6400亿元,再经5年,信托必将赶上银行、证券、保险,真正成为金融业的第四支柱。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托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921-1937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1年信托业在中国兴起,发展到1937年抗战前夕,已有一定数量的信托机构以及初现雏形的同业组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信托业的发展速度过快,金融信托市场供过于求,除了极个别信托机构从事真正的信托业务外,大多数信托机构或沦为投机的筹码,或成为银行的附庸,信托业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7.
信托业发展历史久远,近来,“信托业回归本源”成为反复提出的信托业转型口号.本文就信托起源的历史过程、基本特征,以及现代信托制度的变迁、功能演进、核心价值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以厘清何为信托本源、回归价值何在等本质问题,最终以验证“信托业回归本源”这一命题的真伪.  相似文献   

8.
中日信托业发展历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业是金融系统四大支柱之一.在信托业发展历程中,日本与我国一样,都是在没有信托传统的情况下从国外引进了信托制度,发展历史上都经历了数次清理整顿,并且在法律体系、政府作用、信托功能定位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信托业在发展过程中法律体系的建立、信托概念的宣传等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飞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5):144-152
本文从信托的历史渊源、制度优势、超凡性能与凤凰涅入手,着力研究了中国信托业的高瞻定位———即金融控股集团,并探讨了当前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及其破解,最后提出了中国信托业务发展的前瞻性思维,指出了中国信托业经营方略,预言中国的信托时代必将莅临。  相似文献   

10.
信托行业作为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四大支柱之一,其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为充分解释这一影响,通过设定变量、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信托行业经营情况的季节性波动比较明显;与季节因素和GDP呈线性正相关;与第二产业运行状况呈对数形式的正相关性,但与第三产业关系并不显著;M1对信托资产总额影响明显,除此之外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托业经营安全性指标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简析日本的信托业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析日本的信托业及对我们的启示东北财经大学常宇1.日本信托的含义今年,我国的《信托法》即将出台,了解、研究发达国家的信托业情况对发展我国的信托业很有必要。因此,本文拟对日本信托业的情况做一些介绍与研究。日本的信托、信托业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它渗透于...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以加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文件后,我国房地产信托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其运作模式也变得多样化起来。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信托的主要运作模式及其优缺点,归纳出在这些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而希望能够推动房地产信托业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怡 《上海经济》2001,(4):46-48
信托作为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新出台的《信托法》是我国信托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其最大的功绩在于给中国的财产管理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将我国原本错位的信托制度回归本位。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是现代信托的消费者,而其中企业更是现代信托最主要的使用者,也是信托品种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实施,2002年重新修订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15.
数字浏览     
《广西经济》2012,(7):4
55382.2亿元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2012年2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信托资产达到55382.2亿元,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再创新高,两年内就翻倍成长。专家认为,不久将挑战保险业6万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  相似文献   

16.
杨光 《魅力中国》2013,(26):81-81
信托行业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是在其营业范围、经营手段、功能作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诸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我国信托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信托行业与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渊源。本文主要谈了本人对两者关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郑舒月 《魅力中国》2013,(32):42-42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信托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也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信托最早产生在国外,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成果也相对丰富一些,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只是最近30年变化较快,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在近几年才逐渐丰富。本文主要对信托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有利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磊 《中国经贸》2012,(22):28-28
目前我国信托法学研究主要是以介绍和阐释国外信托制度的生成及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信托法学研究本土化需要加强。中国信托法律制度引进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离开政府监管无法准确诠释信托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而这方面的研究恰恰是信托法律制度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信托作为一种财富管理行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高净值客户投资理财的有效方式。在信托业服务客户数量不断增加、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所隐藏的洗钱风险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通过客观分类分析当前我国信托业洗钱风险现状,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募捐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也是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募捐是一种推定设立的默示公益信托行为,其捐款余额所有权不归属于募集人、捐赠人和受益人中的任何一方。我国应先由民政部制定相关部门规章——《社会募捐信托实施办法》,将来在修改《公益事业捐赠法》、《信托法》时增加社会募捐信托的内容,在立法上确立社会募捐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