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是近年来财政学领域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总研发投入、净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本文发现整体而言政府补贴对企业净研发投入并不具有挤入效应,且整体上呈倒U型。异质性方面,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的净研发投入促进效果小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取得政府补助后其投入研发补贴的倾向更高;政府补助在整体上能够促进西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部地区政府补贴对净研发投入存在较明显的挤出效应,东部地区政府补贴对净研发投入无显著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
私营公司在转型经济中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不断的对抗和消除进入壁垒。在转型经济体中,行业壁垒不仅仅来自一般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压力,更多的是来自转型经济体特定行业的政府监管的管制壁垒的压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吉利汽车这家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成长与中国转型经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准入壁垒之间的关系。以吉利汽车为例讲述了企业如何历经重重困难打破行业壁垒并不断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的。并总结吉利汽车发展的经验找到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铬铁行业目前面临的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运用SCP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3个角度,对内蒙古铬铁行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以及企业的市场行为引起的市场绩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内蒙古铬铁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国 2000~2017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 (FDI) 的进入速度、 规模存量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FDI 规模存量负向影响区域创新效率,FDI 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FDI 规模存量双重门槛效应, 当FDI规模存量低于门槛值 时,FDI 进入速度加快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当FDI 规模存量超越临界水平时,FDI 进入速度加 快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 在FDI 规模存量约束下,FDI 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还表 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东部地区FDI 规模存量高, 呈现 “U” 型非线性影响, 中部地区随着FDI 规模存 量的增加, 呈倒 “U” 型特征, 而西部地区FDI 规模存量较低, 外资进入速度的加快会长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 2004~2017 年新能源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 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政府补贴、 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 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存在激励效应, 其中研发投入能部分中介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并完全中介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此外, 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承受能力负向调节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了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本投入5个因素后,利用面板Tobit回归分别构建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结果发现这5个因素对于各区域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产业集聚度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仅仅对于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力资本对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的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对外开放度对东部区域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与中部及西部区域效率之间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融资视角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其自身特点受制于较强的融资约束。因其引发的资金不足问题导致新能源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为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补贴成为缓解融资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14年新能源产业微观数据,在全样本和按企业异质性分组的子样本下,利用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计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投资效率的双边效应和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正向效应能够平滑融资约束的负效应,但却未能完全正负抵消,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仍存在投资不足现象。但也有1/4的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从新能源上市企业的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政企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政企双方的行为互动机制,分析模型中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并数值模拟政府补贴意愿、政府补贴额度、政府检查概率、企业进入新基建行业意愿等因素变化时,政企行为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企双方的行为相互影响;新基建行业的高额收益是吸引企业进入的重要因素,但是高昂的研发成本也是企业进入新基建行业的主要阻碍;政府的补贴额度存在一个最优的区间;政府检查概率提升对政府选择补贴策略与企业选择进入新基建行业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应在给予企业适度的补贴资金扶持新基建发展的同时,成立专业的检查监督小组,及时了解企业的投资运营动态,提高补贴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以促进新基建良性、有序发展。研究结论为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在我国新基建发展进程的作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发明专利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全国 30 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然后采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从环境特征、主体特征、主体关系特征三方面分析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呈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是区域之间发展非均衡性没有显著改善;地区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校创新能力、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创新能力、高校-企业合作程度均显著影响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而地方政府科技财政支持、高校研究方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以我国2002—2006年上市民营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在控制了政治关联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的内生性关系后,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越差;实际控制者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也越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制度环境的不同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减弱和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对于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也在减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政府补贴带来企业的额外行为效应理论,以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补贴是否促进了企业R&D投入的增加,企业技术实力是否具有调节效应;以及政府补贴是否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能否显著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R&D投入显著正相关;企业技术资产与R&D投入正相关,研发人员与R&D投入强度负相关,两者均不显著;研发人员正向调节了政府补贴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政府补贴发挥了积极的信号传递效应,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空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镇化因素构建了关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1999~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和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异,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影响最大,西部最小,中部次之;3个层面城镇化因素均有利于工业企业集聚,其中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人口城镇化,且东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地区大,而对于人口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而言,中西部差异较小,东部明显大于中西部。考虑异方差和自相关、外生冲击以及工业集聚路径依赖性的3次稳健性分析也基本支持市场潜能、城镇化与地区工业集聚度之间关系是稳定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成本的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是造成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恶化并存的根源。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工业竞争力综合得分,计算了中国省级环境规制强度,以分别衡量区域工业实力及政府对其环境状况的有效监管程度。在此之上建立环境规制对工业竞争力影响的固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并从东部、中部、西部3个区域分别进行空间计量检验。实证检验认为中国工业竞争力有显著的省际空间集聚现象。在空间角度上,总体中国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竞争力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影响,东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工业竞争力有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工业竞争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4个细分行业和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从行业和地区层面对影响我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行业本身的盈利前景是吸引企业进入服务业的主要因素,服务业的进入退出更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然而,企业在进入服务业时也面临着因行业的专业化壁垒、高素质劳动力稀缺和在位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策略性行为导致的进入障碍,特别是在转轨时期,政府对服务业的行政管制、垄断经营以及对制造业的控制都会制约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并且,相对于经济性的进入障碍,政府的控制力对服务业进入退出机制的扭曲要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能源福利绩效的概念来源于生态福利绩效,旨在衡量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综合福利产出,提高能源福利绩效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福利绩效的影响并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能源福利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和中部影响显著,对西部影响不显著。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福利绩效产生影响且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为2年。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未来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和能源福利绩效的提升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 实证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短期经营具有负向冲击, 但是激励企业长期绩效的增长;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行业差异; 对于不同特征的企业,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选择效应, 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 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 短期绩效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小; 受政府支持与保护的企业, 不仅短期绩效受到的负向冲击较小, 而且长期绩效受到的激励效应也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的区域对外开放战略及递进式的区域开放模式,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对外贸易的高度相关关系,最终也使得我国的区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非均衡的现象。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中西部的影响也并不相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即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2004年3月份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概念,此后“中部崛起”相继进入中央最重要的决策文件。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标志着中部地区崛起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阶段。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正在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第二次产业为样本,研究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之后国有控制力与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重组后,第二产业国有经济部门利润分布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高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性的国有控制部门,而不是综合要素生产率,非垄断性部门受到综合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的影响,但其利润水平对全部产业贡献率较低,国有控制力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国有企业的利润呈微弱正相关,表明高利润更多地来自于行业的行政性壁垒。论文最后从经济、法律和市场等角度讨论了改善产业绩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关于区域创新绩效的研究文献,构建了知识视角下的区域创新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首次运用PCA-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域创新绩效进行了动态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遇到瓶颈,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PECH(纯技术效率)值较低。东部区域创新绩效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区域创新绩效最低。西部地区创新技术效率已经赶超东部,呈持续领先态势。北京、内蒙、福建、河南、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等8个省市是创新活动生产可能性前沿外移的主要推动者。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提高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提供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