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许多年轻父母来说,给宝宝洗脏尿布是一件很烦心的事。可是在深圳,有位下岗女工居然从这些父母的烦恼中发现了商机,开了一家专门替婴儿洗尿布的店,每月竟然能赚15000元!发现商机,为宝宝洗尿布大有赚头2000年底,34岁的董菊珍从沈阳一家国有企业下岗。为了贴补家用,她到住处附  相似文献   

2.
<正>从一无所有到手握200万资产的女老板,林欣只用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她漂亮的人生跳跃。令人惊叹的是,女孩的创富"金钥匙"居然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树叶!因为掌握了在叶子上赋诗作画、印制照片的绝活儿,每一片从她手中"走"出的树叶都身价倍增,成为极受都市人青睐的珍贵艺术品。且看主人公是怎样点"叶"成金的——  相似文献   

3.
硕士考博的时候,她正坐月子,丈母娘被特意叫来帮忙。丈母娘很能干,买菜做饭洗尿布,样样做得干净利索。硕士因此可以放心地到学校去复习,准备考博。可是丈母娘有想法,不支持硕士考博:“都快三十的  相似文献   

4.
56岁的华严(化名)在移民美国前。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养老院,为的是给年过九旬的父母找一处安享晚年的住所。最终,她放弃了公立养老院,选择以每月约1万元的价格让父母入住一家民营养老院。  相似文献   

5.
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居然没有发起设立民办银行试点,没有想到盼星星盼月亮又盼来了缺憾。民办银行在中国只有一家,一支独秀那是春!再批一个民生银行就这么难?我们的金融改革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相似文献   

6.
正周惠惠的女儿今年10岁,在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读四年级。由于夫妻二人工作比较忙,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她只好请校外托管机构接送、照看孩子。今年暑假,她收到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通知,了解过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报了名。"校外托管机构每月要1200元,现在学校托管每月只需100元,同样是照看孩子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100元的服务与1200元的服务差不多。"周惠惠说。"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让"三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今年初,宁波市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 第82届中国商品出口交易会上,在2500多个展位的广交会场,一辆轻盈、飘洒、造型独特的电动自行车引起众多中外客商的关注,他们不时的引颈探问:中国人能造电动车?中国人有这样的技术?是国内哪一家大型企业?……参展的讲解小姐自信地回答:是的!是中国人自己造的!这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一"天地集团"数年来的汗水和技术的结晶成功的人一定不懈努力臭氧层黑洞,废气污染,燃油机动车超标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33岁的美国女人抢了全世界的眼球,她叫纳迪娅·苏莱曼,一胎生了8个孩子。当全世界都在为她惊讶时,她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她的母亲说,她不应该再生孩子,因为她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原来她本来就有了6个孩子,而且是单亲母亲,自己一个不带,全都扔给年过花甲的父母。两个退休老人怎么养6个孩子?去年纳迪娅·苏莱曼父母不堪重负,已申请破产了。可是纳迪娅·苏莱曼不管,人工授精一下子又生了8个孩子。当有人指责她不负责时,正在读人类学研究生的纳迪娅·苏莱曼却说:"我毕业后,就会自己抚养这14个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幸福和健康的生长环境。"她凭什么养这么多孩子?而且还能潇洒地读研究生?看着她那种满不在乎还理所当然的神态,我开始对美国穷人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某人善于“钻空子”,一定带有贬意。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夹缝中求生存,却须熟谙“钻市场空子”之道,才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日本“尼西奇”公司原是一家只有30多人生产雨衣的小公司,一直生意平平,举步维艰。公司董事长多博川在一次偶然翻阅人口普查材料时,发现日本每年出生婴儿有250万,不由喜出望外,暗想:即使每个婴儿每年最少用2块尿布,一年就是500万块。并由此推算,全世界每年要出生多少婴儿,需要多少尿布……倘若当机立断转产尿布,岂不稳操胜券?果然,该公司生产出来的尿布一面世,就倍受年轻父母的厚爱,并由日本迅即遍及全球,其销量占世界1/3,由此被世人誉为“尿布大王”。  相似文献   

10.
在济南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美术设计的杜贵霞来自菏泽市农村,每月1600多元的收入让这个姑娘很满意。更让她高兴的是,公司每月还拿出317元为她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看着手中的医疗保险卡,小杜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参加了社会保险,养老金有了着落,再也不怕生病住院,尤其是对我们外出打工的来说,更有保障,我们心里更踏实了。”  相似文献   

11.
<正>李灵是谁?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她一直有一个愿望:开一次"完整"的家长会。李灵所说的"完整"的家长会,就是所有学生的父母都能到齐。李灵特别想给学生父母们当面好好讲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她这个愿望多年来一次也没有实现过。  相似文献   

12.
又推拿完一个病人,高新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推拿科女医生刘丽娜伸了伸腰,看看挂在墙上的钟表:哟,快到十一点半了.刘丽娜有点紧张,昨晚小彭和她分手时,一再恳切地说,他爸妈邀她今天中午去吃饭,顺便看看这个未见过面的媳妇.她答应了. 小彭出生于高级干部家庭,父母都是正厅级,而小彭自己则是高新区一家大公司的工程师,很受领导器重.刘丽娜与他的恋情,有人羡慕也有人嫉妒,刘丽娜可不管这些,她觉得只要有爱,那些闲言碎语又算得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读者     
生命难以承受择校费之重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一个小学生如何能为父母节约10万元呢?这10万元究竟是什么钱呢?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它并不陌生,因为这就是在我们目前教育体制下最荒唐的一项收费——择校费!  相似文献   

14.
近来,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的"零作业"教革学改很受关注.取消了家庭作业,教学成绩居然大幅度跨越,这一"反常"现象的确发人深思."零作业"带来了什么?其背后是什么?其实这又不难理解,零作业的背后是老师关注点的转移;是学生的饱满精神和求知欲望,是老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是师生共同拥有的自由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56岁的华严(化名)在移民美国前,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养老院,为的是给年过九旬的父母找一处安享晚年的住所。最终,她放弃了公立养老院,选择以每月约1万元的价格让父母入住一家民营养老院。华严如此选择,不仅因为公立养老院根本排不上,也因为这家民营养老院的条件让老人更为满意——与家居布置相仿的一室一厅,专人负责餐  相似文献   

16.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寄信的经历,它不需要任何技巧和学问:贴上邮票,投进邮筒,一分钟就搞定了.可是,如果你每天都要寄出大量的商业信函,反反复复地贴邮票,跑邮局,你会不会嫌麻烦呢?在广州有这么一个女孩,她不是邮递员,却把替人寄信当成自己的职业.更令人惊奇的是,靠着干这种粘信封、贴邮票和跑邮局的活儿,她每月竟能挣3万元!女孩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趣闻     
, 《走向世界》2012,(31):9
■美一女子一年吃掉7个沙发An American woman has eaten seven sofas in one year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女子患上了异食癖,她最爱的"美食"居然是沙发海绵。现年31岁的艾德丽·爱德华兹是5个孩子的母亲。10岁那年,她出于好奇,尝试吃了一块沙发海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它好吃极了!"自那之后的21年里,爱德华兹就像上了瘾似的疯狂嚼食海绵,去年她吃掉了7个沙发的海绵,至今  相似文献   

18.
50岁的家庭主妇孔俊英(音)气呼呼地站在北京东北部一家超市门口,手里握着一枚成鸭蛋。孔俊英和她的丈夫还有18岁的儿子每月只有2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她发现买食物的花费在他们两口子的固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前每月花300块,现在变成了500块,而价格还在上涨。因此孔俊英买了这枚成鸭蛋,没有买肉。她说:“我们还能买得起吃的,但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我想政府就应当发放专门的食品补贴了。”  相似文献   

19.
松涛  金凤 《改革与开放》2011,(23):47-48
<正>虽然还是大三学生,却有人愿以百万年薪请她当技术顾问;她从学龄前就开始在爸爸的厂里"偷艺",到大二时爸爸不得不跟在她后面当"徒弟";她设计改良了爸爸厂里9项产品,获得9项国家专利,爸爸将她的9项专利产品全部推向市场,产品远销欧美数十个国家,获得巨额回报,不仅救活了老爸的厂子,还使爸爸的工厂跻身国内先进行列!他是怎样培养女儿的?  相似文献   

20.
王欣 《走向世界》2011,(14):88-91
母亲节,又要到了。每次问妈妈想要什么礼物的时候,她总是笑笑说:别乱花钱了,一家人一起吃个饭吧!你是否也像我一样?虽不是远在天边的游子,但忙碌得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母亲眼神里的"常回家看看"也越来越多。也许,一家人简简单单地吃顿饭,就能让她老人家有一个好心情,那么,就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她选择一家不错的餐厅吧,不必奢华,但求温馨,只为让好心情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