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焦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本刊将陆续组织或编辑一些文章 ,供读者参考。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前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战略80年代 ,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 ,邓小平同志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进行过深刻的考虑。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对西部大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该文主要就邓小平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的逻辑起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与体制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保证;对外开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支撑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西部资源开发战略”提出质凝,从对人力资本的论述出发,提出西部开发应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分析了西部人力资源的的现状及原因,对西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到2000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这是邓小平首先勾画、党中央郑重决定、全国加紧实施的重大战略目标。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又进一步阐明:“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到  相似文献   

5.
小康理论,是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均达到八百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  相似文献   

6.
兵团党兵提出“三带两区”的区域经济构想。该文针对其经济相对落后的边境经济带,分析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机遇及自身优势,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加快东西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开发 ,东部思进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都会出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中国东部相对发展较快 ,是由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国家财力和战略安排所决定的。早在 80年代 ,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 :一个大局 ,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 ,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 ,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 ,比如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 ,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两个大局”的思想 ,认为…  相似文献   

8.
1979年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后来进一步明确:“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 党中央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即从198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1990—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可望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同时还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在本世纪末全国进入小康水平的时候,解决“先富”帮“后富”的问题,逐步缩小后进地区与先进地区的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在贫困地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搞好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金纵横》2002,(6):80-80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那么,总体小康离全面小康还有多远?自邓小平提出二十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它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到2000年,这16项指标,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  相似文献   

11.
王震  唐欣 《农业经济》2002,(4):48-49
“内发式发展论”来源于日本,日本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基于吸收外来要素如外来技术、外来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的同时,通过植入内在因素并且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在总结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时,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宫本宪一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内发式发展论”。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理论探索及经验总结,使得这一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成为指导日本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实施大开发要切实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该文主要就伊犁州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调结构促增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不在于资源,不在于资金,不在于设备,而在于有没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因此,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问题,就不能不首先研究兵团的外经贸人才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西部大开发中兵团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兵团的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兵团外经贸人才队伍的现状及问题,浅谈兵团外经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那么,总体小康离全面小康还有多远?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有16项指标自邓小平提出20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它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3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通过在西部大开发之源是“水”,西部大开发之本是“生态”,以系统工程的原理加以论述,得出水与生态的“因果关系”,找出解决的途径-“阳光工程”经初步实践不仅可行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基本战略及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联系重庆市实际情况,分析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工程”,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认清新千年“西进”新形势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几次“西进”,也不同于80年代的沿海发展战略。加快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是21世纪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认清西部大开发战略所面临的经济与制度环境 ,是确立新的开发思路的逻辑前提。经济体制转型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在传统计划体制下 ,由于人财物的高度集中 ,国家具有超常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效率。“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两次西部“大开发”,迅速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后 ,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向市场 ,市场调节相对…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奔小康探索常守奎到本世纪末,全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在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上确定的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国达小康,大头在农村;而农村达小康,关键在山区,山区又重点...  相似文献   

19.
湘潭大学经济系举行的消费经济学讨论会,着重讨论了小康水平的几个问题,现将几种不同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小康水平的含义 一种观点认为:小康水平就是中等生活水平。“小康”就是“中等”,它是指维持中等生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十五”计划纲要对加快西部开发作出了一些部署,这也为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矿产资源的开发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认识,开发应采取什么战略,当前应首先作好哪些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