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铭 《上海质量》2014,(11):35-38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换挡期"。实体经济疲软、内需相对不足,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发达国家的智能制造、新兴地区的成本优势,直接威胁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本文指出: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同时,本文对我国发展自主品牌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作了分析,结合上海"率先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了政策扶持从直接政策向间接政策转变、品牌形态从产品品牌向城市品牌转化、发展重心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型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温州制造业集群在升级过程中,深受原有增长方式惯性的负面影响,面临着人才支撑乏力、资本外溢、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国际标准意识欠缺等障碍。针对温州制造业集群的具体情况,应该区别选择基于技术能力或基于技术和市场双重组合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不少制造业企业纷纷裁员或者破产倒闭,如何帮助制造业更好、更快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更需要制造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索分析中国自主品牌未能实现国际化的原因并寻找相应合适的对策,探索了中国品牌发展的现状,从品牌发展的区域特点到品牌发展中的问题着手,寻找存在自主品牌“国内化陷阱”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品牌生态环境、品牌差异化、电商潮流、文化品牌、生产基地国际化等分析中国自主品牌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短缺,还有就是这些独生子女根本不愿意做那些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因此不仅仅是工业生产上需要机器人,在服务领域也需要大量的机器换人。文章通过对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调研,提出由政府引导规划产业链,智能化推进要与行业、阶段相结合,分层次推进的策略更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赵航  姚建龙 《价值工程》2012,31(17):86-87
产业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获取非常低,在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领域存在严重不足,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的发展方式居主导地位。因此,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我们要促进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发展行业协会;转变发展思路,避免认识误区;以技术进步为路径,加强制度建设;打破体制壁垒,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徐莉 《企业经济》2023,(8):117-12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畅通供需循环。从供应链着手,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挖掘制造业企业需求,而且能够畅通流通渠道,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是畅通供需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质量持续提升,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低成本优势减弱、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被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应从提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定制造业供应链、打造中国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着手,切实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转型升级是长三角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增速放缓,平均增速低于全国但略高于京津冀,而核心城市上海在两区域中平均增速最低。在创新投入方面,长三角整体优势明显,各省市均衡性优于京津冀;在创新产出方面,长三角新产品和专利绝对规模优势突出,但专利创新质量较低。长三角创新成果国际竞争优势较弱,在创新投入产出效果方面,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因此,长三角重点要做好规划制定、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核心城市引领等方面的工作,巧借"微笑曲线"和"武藏曲线"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全球视角下的制造业升级一直都是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核心之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价值链低端锁定和链条固化的双重困境,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仅仅实现了过程和产品升级,却难以突破功能和链条的升级。多元驱动模式所带来的国际分工、知识溢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加快推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式升级要由低端节点嵌入转向高端节点嵌入、由被动挤压嵌入转向主动创新嵌入、由要素增加嵌入转向要素优化嵌入。  相似文献   

10.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11):56-58
中国的自主品牌正在放下他们赖以起家的经济车法宝, 向中级车市场蜂拥而来,他们到底胜算几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通信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当前中国通信制造业生产、研发和营销环节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探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通信制造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德国工业4.0战略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发展基本方向,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装备制造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工厂”东莞为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是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创造了无数个“东莞奇迹”。但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经济实力开始下降,受产业规模成长水平限制,产品竞争力不足,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大批厂房倒闭,外资、台资撤离,东莞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东莞要想走出困境,恢复曾经的“世界工厂”地位,就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改革创新,成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王瑞萍 《价值工程》2014,(27):195-19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培育企业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KIBS发展仍相对滞后,不能够有效支撑制造业战略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升级有待KIBS的快速发展支持,改变低端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邓英欣 《价值工程》2011,30(35):127-128
当今经济社会,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和创新力的竞争,企业员工的自主创新力是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保障。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自主创新力显得甚为重要。本文针对影响员工自主创新力的培养与提升的因素,从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培训、轮岗、团队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探究提升员工的自主创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志海 《价值工程》2005,24(10):1-3
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们国家是否能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结构安排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和过度依靠廉价的人力资本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直接阻碍我国经济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指出上海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欠缺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能级以及培育自主品牌是上海制造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品牌的培育是个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过程。因此,现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上海制造业整体升级尚不现实。上海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还要走一段时期的“国际代工”道路,并通过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文章以上海大众为例,分析了上海大众升级的约束条件,以及上海大众实现由OEM、ODM向OBM升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制造企业将自主创新战略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地位,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长三角区域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存在一些问题,但长三角制造业更有很多技术后发优势,建立在内生性技术创新努力的基础的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后发优势突破外部条件障碍,充分利用技术后发优势以解决问题,促进长三角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