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银行通过把握客户的心理因素和变化趋势,可以促进客户改变心理决策和行为取向,接受银行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商业银行只有对影响客户心理的空间感知、时间知觉、情绪反应、获得感、印象管理等诸多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借以提升银行的经营环境和服务手段,才能满足客户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银行日益丰富的服务渠道为客户获取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银行要想有效地利用这些渠道,不仅需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同样需要深刻理解客户的渠道选择行为。本文从客户、产品、渠道以及银行等角度,分析了客户的渠道选择动机,从而为银行有效配置渠道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当我开始从事信贷工作的时候,我们对客户服务的线条清晰简单:向有闲置资金的客户提供存款产品,向有资金缺口的客户提供贷款产品,向有贸易往来的客户提供结算产品。十年后的今天,客户经常抱怨服务银行只顾推销银行关心的产品,而服务银行也深深地感觉到推销单一产品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表明以前那种简单清晰的服务线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位知名跨国公司的CFO说,他的公司愿意以一定的代价,要求服务银行确保正确数量和种类的货币,在正确的时间,处在正确的地方。熟悉商业银行业务和了解公司经营运作的人士都清楚,这寥寥数语涵盖了…  相似文献   

4.
Call Center又称客户服务中心,简而言之,就是银行集中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个机构。与以往的传统服务方式不同,它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建造,突破传统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向客户提供多媒介、多形式的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消费的日益成熟,服务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为银行所重视,为客户提供多媒介、全方位的产品服务成为现代银行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银行的发展需要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提供新型的个性化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服务是立行之本,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投诉以维护银行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投诉转变为工作动力和方向,进而转化成为银行收益。一、客户投诉的重要性当客户感觉银行提供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与客户付出成本(如货币成本、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6.
卢卫东:零售银行的转型,需要对客户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洞察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而所有这些都必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去加以实现。近10年,我国的零售银行业务在飞速发展,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增长了4.5倍和17倍,客户人均持有产品数从早期的略高于1个增加到4个,全国零售业务团队已经超过2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  相似文献   

7.
余云 《现代金融》2004,(5):22-22
我国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不过短短几年,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特别是在高端客户市场,更是烽烟四起,各家银行纷纷针对高收入客户群体推出了各自的个人理财服务产品,为高价值客户群体提供更为贴心、更为周到的个人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8.
银行经营的是什么?是客户。产品、业务、营销和服务都是围绕客户转,客户是我们利润的源泉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客户银行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所以,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是银行永恒的主题。在金融产品、服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服务能力的强弱、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竞争能力。 柜面服务是银行的对外窗口,是联系客户的纽带,是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产品的一个场所。亲和、友善和微笑,是这种模式下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方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直到今天这种服务依然是我们考核网点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随着经营观念和经营理念的变化,“窗口”的作用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不仅仅是银行吸收存款等业务的一个窗口,已经附加了银行形象宣传、金融产品展示,银行服务功能引导等多重内容。它是银行实力和服务水平的一种象征。因此,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是事关银行发展的一件大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安彬  张曦如  安博 《新金融》2019,(1):43-46
零售银行转型,核心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所涉及的产品、流程、渠道、服务、营销等一系列变化,产品战略是其中的关键内容。通过对我国零售银行的观察研究,我们认为当前中国零售银行业正在从"以产品为中心"理念下简单、零散地销售产品,转型到在银行内部部门联动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大类客群划分后提供金融产品组合。未来,受到金融服务生活化和场景化趋势的影响,零售银行的产品战略迫切需要转向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精准细分客群,并为不同客群提供全场景产品与服务(包括金融及非金融)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客户黏性,实现银行、合作伙伴与客户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电子银行以其便利、快捷、省钱而逐渐为众多客户所接受,其重要性E/益显现。电子银行的发展,使更多的中高端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多家银行的服务体验,因而电子银行产品能否满足优质客户的需要,并适应客户对电子银行服务期望值不断提升的趋势,需要电子银行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人员,能更多地关注客户体验。招商银行因重视客户体验且凭借其IT技术优势而拥有国内客户满意度最高的网上银行,业务快速成长.领先于同业。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和不断改善客户体验是电子银行满足客户多元需求、改善客户关系、加快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营业网点和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最基本的分销渠道。营业网点是实体化、物理化的分销渠道,电子银行是营业网点向虚拟银行的延伸。高效的分销渠道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信息沟通和传递的平台,能够通过广泛采集客户信息,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来抓住现实客户、挖掘潜力客户,为银行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提供依据;二是广告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客户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银行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对95588等银行客服号码早已耳熟能详。从1999年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为代表的银行业三大呼叫中心的建成至今,中国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已经走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业务范围从解答客户咨询、受理客户投诉,发展到可提供查询,转账、外汇买卖、银证通、缴费付款等多项服务功能。建设模式从以分行为单位的分散的。各自为战的状态发展成为全行统一的,一体化的客户服务中心。近年来,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座席数量年增长率超过20%。在技术和管理日趋成熟的今天,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开始进入持续优化,不断完善的新的发展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掘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必将使得未来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电脑》2012,(3):81-81
西太平洋银行是新西兰全国最大的提供全面服务的银行之一,在新西兰全国所服务的客户超过120万。2001年,西太平洋银行通过建立数据仓库来应对其大数据挑战。营销部门通过数据仓库为客户管理计划提供分析,但由于对其客户和产品没有完整的单一视图,也没有任何数据战略,这些因素使西太平洋银行面临如下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银行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渠道。如:营业网点、自助网点、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尽管自助式服务和电子化服务手段增加了客户访问银行账户的便利性,不用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但是对于高价值、操作复杂的金融产品,人们还是比较喜欢通过银行网点来获得更人性化的服务,因此银行网点仍然是银行最重要的服务渠道,是和客户沟通交流、提升客户体验最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项安达  王红 《新金融》2012,(2):9-15
根据对北美市场的调研,零售银行的缓慢增长和大幅下跌的盈利水平仍将继续.为了恢复增长和盈利水平,银行必须赢取客户忠诚度,提高经济回报,同时显著降低成本.贝恩通过对97000位客户的忠诚度调研得出:客户在与银行互动中所经历的卓越服务、便利性和体验是提高银行品牌声誉、维系与客户感情的原因.为了提高忠诚度,银行必须找出客户不满意的根本原因,提供令人愉悦的客户体验.银行应该确定此报告中列出的三类客户互动的优先级,按照渠道和互动类型,深思熟虑地制定战略,实现忠诚客户经济回报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网上银行是银行为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新手段。它以现有的银行业务为基础,利用Internet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的金融服务。自从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以来,网上银行一直被作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争取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金融市场快速变化,客户需求不断增加,银行业务量快速增长,银行提供服务的渠道和业务产品也不断扩展。作为大型银行的数据中心,及时了解业务的增长趋势和业务特点等情况,可以针对特殊时期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数据中心对业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鹏 《金融电子化》2008,(10):23-23
目前,国内传统银行的普通特点是产品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服务渠道缺乏、客户忠诚度不高等。因此,传统银行必须进行业务转型,其一是改善盈利模式,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其二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在电子银行领域,各家银行可以根据各自优势和基础为客户提供不同服务。其三是提供交叉销售机会,利用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平台角色实现多元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个人金融服务与客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金融服务存在着“80/20”现象,即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和客户,这表明80%的银行客户在侵蚀着银行从20%的客户身上所获取的利润,一些银行在某些服务领域上,并未细分市场,体现客户的自身价值,存在着较大的协调成本,折衷成本,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即“坏”客户与“好”客户享受同等待遇,却未能如实反映客户对银行创造价值的多少,造成在客户服务上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服务的创新,使银行客户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地转换着,在多家银行和服务中精挑细选,稍不如意就转向另一家银行;银行越是努力提供完美的产品、完善的服务,顾客就越是有挑选的余地,从而就会越少表现出对某一家银行的“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