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10月,李某向银行申请借款8万元,银行要求其提供有效担保。李某遂请好友张某为其借款提供担保,张某同意将自己以女儿名义(12 )存款10万元的定期存单作为李某的借款担保。银行在分别与李某、张某签订借款合同、质押合同,并办妥有关手续后,按约向李某发放贷款8万元。贷款到期后,李某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遂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银行对质押存单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2.
“借新还旧”贷款类似于传统的“转本收息”或“换据”贷款。就是指贷款到期后未能及时归还,银行又从新贷款中发放给借款人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借款的贷款。贷款的“借新还旧”与贷款的展期没有本质的差别,皆是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而对贷款期限的延长,使可能出现的风险后移不能及时暴露。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团体借款: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新型融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团体借款的定义 团体借款(Group Lending)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型借款方式,它指银行对由一组借款人通过内部选择而组成的一个团体进行贷款,同时要求每一借款人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的贷款的归还负连带责任(Jointliability),即当某一成员因为投资失败而无法归还贷款时,团体内的其他成员有责任为其还清贷款,否则所有成员都无法获得追加贷款.团体借款最为成功的例子是巴基斯坦的格莱明银行,其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小规模企业或小生产者,这些借款人因为无法提供任何实物或金融资产抵押物而且没有良好的信用等级而被传统的融资机构拒之门外.团体借款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贷款合同所规定的连带责任又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尤其是当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用连带责任可以准确筛选出借款人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个人收入证明是银行确认个人贷款借款人还款来源、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借款人资产能力的证明。是否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数量,都要通过收入证明来进行评估。但由于目前开具的个人收入证明随意性极大,虚假收入证明泛滥,使银行失去了对借款人个人支付能力的重要评判依据,借款人有可能利用这一漏洞向银行提供虚假收入证明等材料骗取银行贷款,不利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A公司为融资,利用其公司员工蔺某等人名义向B银行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蔺某等未在借款合同、借据上签字,贷款手续由A公司找人代办并在贷款文件上代签字,且无证据证明蔺某等同意A公司以其名义向银行借款。贷款出现逾期欠款后,银行对蔺某等人的信用记录作出不良记载。此后在相关案件中发现蔺某等人办理的个人贷款实为“假按揭”,需对“假按揭”贷款中名义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记录予以更正。但B银行操作人员出现串户失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银行对贷款决策失误多归咎于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而轻视了一个重要的外部成因——借款人的非正常借款行为。非正常借款行为是指不具备贷款资格的单位或个人,通过非正当手段谋取银行贷款的一种反常现象。这种现象长期干扰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诱发信贷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其它表现形式有: (一)中间转借式。即借款人通过具备贷款资格的第三者向银行贷款。这种行为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银行无业务往来和人际关系,托其符合贷款条件的亲友,乃致亲友的亲友向  相似文献   

7.
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是借款人与开发商串通,通过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个人购房信息,从银行套取或诈骗信贷资金的行为。它的基本特征是借款人具有主观恶意欺骗性。从实施虚假按揭的行为主体来分,有个人虚假按揭贷款和法人虚假按揭贷款两种,其中法人虚假按揭贷款是由法人操作,通过众多的个人行为来完成的虚假按揭,因此更具隐藏性,风险和危害也更大。从借款人的目的来分,有诈骗型虚假按揭和融资型虚假按揭两种,诈骗型虚假按揭是借款人通过提供虚假购房信息,以骗取银行信贷资金为目的而实施的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8.
账销案存贷款就是指对借款单位(借款人)因自然灾害、破产或暂无执行能力等原因不能归还的贷款,是银行利用国家政策相关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实行银行内部账务处理而核销的贷款。因此,该类贷款只是银行内部账务处理的一种形式,但对借款企业或借款人来说,银行和借款单位仍然存在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仍然可以追索债权。  相似文献   

9.
谭曙光 《新金融》1994,(5):33-35
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以一定财产作为抵押物,借款人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有权处分其抵押物,并从所得款项中优先受偿的一种借贷方式。运用抵押贷款是银行抗衡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西方商业银行抵押贷款是很普遍的,其抵押物也多种多样。而我国银行业由于过去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大多采取信用放款。近几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贷款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贷款安全,一些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和担保人就其与银行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在贷款未能按期归还时援引有关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规定,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笔者认为,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的抵押合同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