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确立适度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的精算模型,应用2001年~2009年数据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基于“新农保”的政策评析,对影响适度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对家庭养老保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介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家庭的养老保障作用,提高广大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静 《甘肃金融》2018,(1):50-55
文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区域范围、适度水平、定量测评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以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对2010年至2015年间新疆地区的农村养老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农村养老保险当前现状距离适度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从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方式、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宣传等方面对新疆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研究养老适度水平为核心,选取相关历史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方法测算农村老年人最低生存保障线,运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分别测定实际保障水平、理论适度水平,分析比较三者之间的状况。建立回归模型、利用人口预测软件和经济发展预期,综合预测三者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家财政负担能力。最后提出提升新农保适度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5、2002、2007、2013和2018年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对水平和退休收入替代率等多种指标,估算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1995~2018年,三种指标均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在1995年位于较高水平,在75%~80%之间;之后逐渐下降,于2018年有所回升,在50%~65%区间。而且,不同单位性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群体间的养老保障水平有所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为适度,但主要依赖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较为薄弱。本研究为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付宗平 《时代金融》2012,(29):119-120
论文以我国农业大省四川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川人口增长趋势的分析,从城市化率及65岁以上农村老人占比等指标作为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指标,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四川农村养老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加强养老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应对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观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发,通过对这一政策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吕梁市实际,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土地保障、个人养老金账户储备和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三支柱,要构建多层次、城乡整合、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转型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针对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现阶段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型,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而后,在经济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实证考察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张海川 《保险研究》2012,(2):113-120
基于2003年~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计算公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从纵向和横向(城乡差异)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指出制度模式、农民的收入水平、制度保障水平、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便捷性等问题是造成"新农保"覆盖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并从加快制度推进、提供多种制度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制度保障水平以及以家庭为参保单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有助于从社会保障待遇层面缩小城乡差距。当今形式下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正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着重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以国内养老保险有特色地区的养老保险模式为视角,总结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轨的困境所在。在解决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养老保险特色,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轨的政策建议:提出公式"个人负担指数"=个人收入结余*M%/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计算出可承受的缴费负担,来选定缴费档次,从而确定可选择的标准档次;通过增加基金投资种类,选取适当的基金投资组合方式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机制;建立统一专门的养老保险监管机构,并逐步建立并实施养老保险网上管理;通过推行"社保卡",建立"人手一户"的社会保障账户,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适用的人群。通过这四方面的制度设计来逐步实现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上的合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112户农村居民的调查,运用 Probit 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有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农村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养儿防老的态度、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等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养老保险,其均等化要求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享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大体相等。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陕西省11个地市间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差距比省级统筹前大大减少,养老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阶段的目标初步实现。下一阶段政策的重点应该转为缩小养老保险和其他公共服务不同人群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苓玲  李培 《保险研究》2012,(2):121-127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文章从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内涵入手,阐述了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制度框架和路径选择,同时还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关系的新进展。最后,指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ompares expected pension default losses of employees and retirees before and after pension buyouts. The comparisons are made using a stochastic model calibrated with market data.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wer protection level provided by the State Guarantee Association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 (PBGC)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explains the welfare reduction, or equivalently, larger expected pension default losses, of most retirees who become annuity holders in the buyout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employee welfare, or equivalently expected pension default gains or losses, depends on the continued PBGC protection and, critically, their employers' postbuyout default risk and pension funding status. Moreover, these employee welfare changes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e corporations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elfare improvements depend on the PBGC and state insurance regulators' cooperation in protecting pension participants and supervising buyout insurers.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个数、希望的养老方式、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依据CHARLS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量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考虑时滞效应的情况下,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下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对家庭收入较高群体的劳动力供给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必须基于特定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善治"理念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契合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覆盖面过低,且存在城乡与地区之间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的显著差异。从"善治"理念出发,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中的作用,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民覆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关键步骤。郑州市作为全国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少数地市之一,其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前瞻性、可行性和推广价值。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制度特征、实践情况的系统分析,总结出其对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以期为政府构建统筹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