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阶段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发展状况 自从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迄今为止,中央银行使用过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工具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中央银行拥有的该工具的数量决定的,以及根据外汇资产的人民币占教情况决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轨国家一样,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也呈现出了阶段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选择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 《济南金融》2007,(11):20-22
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现阶段呈现出以央行票据为主,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辅的多样化格局。本文分析了各种工具的缺陷与不足,指出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进择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现阶段呈现出以央行票据为主,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辅的多样化格局.本文分析了各种工具的缺陷与不足,指出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是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载体。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把政府债券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 ,而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选择 ,可以有四种 :一是始终以国债为操作工具 ;二是开始时采用国债与其他债券 ,但逐渐转为以国债为主 ;三是开始时采用国债 ,但逐渐转为以其他债券为主 ;四是主要采用中央银行融资券等其他债券为操作工具。 1996年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本币公开市场操作时所选用的操作工具是财政部当年发行的国债 ,但1997年财政部停止发行短期国债 ,中央银行已无法选择短期国债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性工具向间接性工具转变,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国债规模偏小,流动性不足,国债利率不合理导致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严重依赖中央银行票据,从而使得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被抑制.本文对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问题进行浅要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我国央行票据发行、交易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积极作用及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取代央行票据的条件还不成熟,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央行票据仍将是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的重大进展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公开市场运作的条件及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然后对我国的公开市场运作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运作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可考虑从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范围,建立有效的公开市场运作体系,改进交易方式,增加交易频率等方面提高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操作灵活、作用迅速的特点,日益为我国中央银行所频繁采用。然而,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适当的操作工具。在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与中央银行票据。针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问题,本从我国金融市场状况、金融机构行为及这三种工具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应更多地运用中央银行票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的重大进展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公开市场运作的条件及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然后对我国的公开市场运作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运作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可考虑从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范围,建立有效的公开市场运作体系,改进交易方式,增加交易频率等方面提高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现状及思考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张红地公开市场业务是各国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调控手段从直接向间接的转变,公开市场业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17.
张斌  朱焕启  刘云  雷玮 《金融研究》1993,(12):28-34
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领域要求中央银行相应的转换职能,以适应改革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但在调控手段上,却始终未跳出利用'规模',资金计划限额等行政手段直接控制的老路子,对于日益释放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显得力难从心,从紧则怕造成经济震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开始用货币供应量而非利率取代信贷规模控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利率这一变量与作为最终目标的物价水平,国民收入,就业等变量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即使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也无法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正是由于利率刚性,货币数量的增减不引起利率的变化,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Md=P.L(Y/p.r)是一个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