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研究目的: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耕地细碎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规模;(2)由于粮食的生活保障作用,当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时,农户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率要高于仅种植经济作物的概率;(3)户主年龄、土壤肥力、承包地梯田占比、耕地分散程度、机械化程度、村庄到县城的距离也是影响耕地“非粮化”种植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应该在严格把控耕地“非粮化”底线的基础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通过缓解耕地细碎化,优化细碎化耕种方式的手段促进粮食生产,从而达到稳固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索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耕地细碎化如何调节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期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语境下为中国耕地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经验参考。研究方法:贝叶斯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种植规模扩大促进了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2)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小农户保护耕地质量;(3)种植规模扩大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促进作用,因耕地细碎化的存在而弱化。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村土地互换、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在实现小农户进城与返乡“进可攻、退可守”的同时,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3.
耕地流转后,规模经营的耕地产权拥有性质、生产组织方式和耕地使用的监督主体构成发生改变,规模农户的农药、化肥等短期投资随之改变,最终引起耕地面源污染的变化,本文利用湖南省资兴市的田野调查数据对这一影响机理进行了的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调研地耕地流转之后规模经营农户的收入高于自家地种植农户,耕地流转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种植方式和种植作物的改变,转入耕地面源污染总体高于自家地,但随着转入地经营权稳定性的增加,规模农户会更愿意主动保护耕地质量以保证长期经营。最后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耕地“非粮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属于准公共物品,离不开政府干预,政府负有阻止耕地"非粮化"的责任。不同类型的耕地种植主体基于不同的价值目标选择是否种粮。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可以兼顾各耕地种植主体的价值目标,有效防范耕地"非粮化"。论述了政府干预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划分了种粮主体的类型,总结了耕地"非粮化"的原因,提出了阻止耕地"非粮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耕地经营权流转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进行了识别。研究表明,转入耕地经营权家庭比未进行耕地流转的家庭亩均产值提升约27%,且转入耕地经营权对中青年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粮食主产区家庭转入耕地经营权对亩均产值有提升趋势。机制分析揭示了耕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两个途径:一是耕地经营权有利于实现机械对劳动力的有效替代,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实现耕地的规模效应;二是农户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将种植农作物改为种植经济作物,“压粮扩经”的种植选择行为提升了耕地的生产效率。由此,本文提出要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发挥规模经营优势,重视转入农户在种植农作物上的自选择行为,吸收观念先进的年轻群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但是要警惕耕地经营权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对农户转入耕地行为与规模和转入耕地后"非粮化"种植行为与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流转租金、转入年限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是否转入耕地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转入耕地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入方式、合同批准单位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行为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流转租金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与关注耕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种植现象,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与三穗县长吉乡部分干部分赴全乡各村寨作计划生育宣传动员工作。目睹相当一部分耕地被抛荒的情形。据调查,1994年该乡除零星种植绿肥1101亩,(占规划种植面积的22%)和油菜、小麦及其它作物8163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6.3%和47.8%)以外,其余占46%的耕地被闲置。如果把被闲置的有限耕地充分地利用起来,适当种植费省效宏的  相似文献   

8.
一、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一)保护定型耕地,控制耕地非农化的速度要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特别要保护好定型耕地,将粮食种植面积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严格耕地的非农化。工业化进程中对耕地的占用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实行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9.
种植类型变化对耕地系统韧性影响的关键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结果:(1)根据耕地系统种植类型变化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效应,构建“内部”本底质量保障和“外部”资源环境支撑为基础的耕地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耕地系统自组织性决定其韧性特性的理论,松阳县扦插茶叶耕地系统恢复力指数0.74和0.75是系统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关键指数,需要在关键时间节点(7年)适时回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系统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研究结论:(1)耕地系统韧性变化具有阶段性,种植扦插茶叶的耕地在种植7年前后应及时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2)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变化的阈值效应显著,建议优先治理已达到或即将达到耕地系统恢复临界点的存量”非粮化”耕地,避免造成耕地功能破坏。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1994年网点县耕地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耕地增减情况和增减的区域特点。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锐减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的扼制,东部地 控制耕地锐减的重点区域,农业用地结构调整占耕地资源减少总量的60%以上。控制耕地减少首先要在农业用地调整上做文章,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不能以侵占有限的耕地和减少粮棉种植面积为代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户是农业土地利用最主要的决策单元,对耕地重金属累积起主导作用。通过对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典型村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探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污染影响差异。[方法]选择性采集58个样品,通过单因子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指数进行耕地重金属污染评价,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实现综合污染值空间可视化。采用多层次模型进行耕地重金属污染差异的机理研究。[结果](1)典型村落耕地单因子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PbZnAsCrCuN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介于1.44~1.99,皆处于轻度污染;自给自足型、兼业型和种植型农户综合污染平均值分别为1.66、1.71和1.73;(2)从空间分异来看,自给自足型农户耕地污染空间分布无规律,兼业型污染高值集中于中部地区,种植型污染从东北向西南递减;(3)多层次模型结果显示,自给自足型耕地重金属污染与农户年龄、劳动力数量和地块距离显著相关;兼业型与种植面积、农业收入及地块所处高程和距道路距离显著相关;种植型与保护意识、劳动力数量和农产品价格显著相关。[结论]基于农户视角探讨耕地重金属污染能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是促进区域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湖南湘潭试点区的调查,对三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技术采用情况开展分析。基于试点区和非试点区样本农户的描述性统计,本文首先分析了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技术采用的差异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户采用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技术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户采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技术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政府,耕地修复技术的政府推广效果最显著;种植业收入比重和耕地质量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采用具有显著影响;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及试点区对农户低镉水稻种植的采用没有显著影响,低镉水稻的推广需要探索生产体系以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桐城市842户种植大户的调研,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种植大户成立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动因。研究发现,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多、转入耕地规模越大、转入耕地期限越长以及拥有农业机械数量越多,种植大户成立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意愿就越强;户主年龄大、家庭总人口多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投入成本高的种植大户选择成立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对湖北省1998年~2005年的耕地集约水平进行计算。研究表明,湖北省近年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市县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均衡,区域差异不明显,仅有十堰和神农架林区因退耕还林面积较大,且耕地种植条件较差,集约水平较低;并分析湖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下降的原因,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某村村民甲因种粮食收入较低,决定将其承包的20亩耕地通过出租的方式流转给当地企业乙。乙在取得土地经营权后便开始在其耕地上种植果树,这一行为遭到了该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阻拦。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为乙种植果树的土地属于永久基本农田,不能用来发展林果业,乙应当移除果树并恢复耕地原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永久基本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后是否能够用来发展林果业?  相似文献   

16.
绿肥种植能提升耕地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推广绿肥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荞麦机播机收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是陕北、内蒙、甘肃一带主种的小杂粮之一,种植面积较大,多数在山地和旱地种植,以条播、穴播、撒播为主要播种方式。多年来依靠小型机械和畜力耕地,需经过撒肥、撒种、耕地、耱地等多道工序,收获则完全采用人工收获,耗时费机,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8.
耕地数量减少的原因,除建设占用外,还存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农村建设用地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原因。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实施的建设用地报批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耕地占补平衡"两个占补平衡"做法的调查分析,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麦收时节的一个阴雨天,笔者慕名来到了黑龙江垦区尖山农场八队。这个队职工种植经济作物面积占到了全队耕地总面积的70%。全队独户家庭农场职工经营耕地1350亩,其中种植麦豆420亩,黑小豆315亩,甜菜320亩,露地菜295亩,平均每名职工种了5亩地的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20.
十里栽花算种田——河南省鄢陵县以花富民以"江北花卉数鄢陵"闻名全国的鄢陵县,共有十万花农,现连片种植面积3.5万亩花卉,年花卉产值2.5亿元。花卉种植主要集中在三个乡镇,其中大马乡1.5万亩,柏梁镇1.2万亩,陈化店乡0.8万亩。鄢陵县柏梁镇,位于县城西郊。该镇自古就有种植花卉的习惯。近几年来,他们通过实施"以花兴镇,以花富民"的战略,花卉种植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997年全镇种植花卉面积1.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六分之一,品种达到2000多种,亩均产值8500元;种植花卉户3000多户,占全镇总户数的25%,其中种植50亩以上的近20户;农民人均花卉纯收入1200多元。因种植花卉利润较高,部分村几乎将全部耕地用于种植花卉。该镇姚家村现有花卉2500亩,人均1.5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1%,还拥有庭院花园(花房)465个,是名副其实的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