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名臣传》载:“中书监刘放曰:‘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末,请停苦酒。”《注》说:苦酒,“醋也”。“苦酒”一名,晋代犹存。《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张华条》载:“晋陆士衡赏飨张华,于是宾客盈座,华开器便曰:‘此龙肉也。’众虽素服华博闻,然意未知信。华曰:‘试以苦酒灌之,必有异。’试之,五色光起”(出《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2.
黄金贵 《中国农史》1993,12(1):107-110
禽畜的阉割技术,商代已出现。首先施于猪,阉猪(?)称“豮”。可供祭祀肥壮者是“豚”,“豚”常作阉猪通称。阉马,早期称“(?)”,后称“骟”。阉牛早期称“犗”,后多称“犍”。阉羊,(?)称“羠”,其黑色者称“羯”。阉鸡称“驐”,江南方言词。“豮”、“豚”、“骟”、“(?)”、“犍”、“犗”、“羠”、“羯”、“驐”都是表示阉畜的同义词,《说文·豕部》:“豮,羠豕也。”《马部》:(?),犗马也。”朱骏声谓“犍、(?)、犗、羯、豮”诸字,“皆去势之谓。”(见《说文通训定声·升部》‘(?)’按)《牛部》、“犗,(?)牛也。”《玉篇·羊部》:“羠,犍羊也。”《正字通·马部》:“骟,割去势也。”《说文新附》:“犍,犗牛也。”《广韵·平魂》:“驐,  相似文献   

3.
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礼记·月今》:“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孕任欲止,为其牡气有余,恐相蹄啮也。) 1.牡气:《要术》各版本及《农政全书》引,均作“牝气”。缪本校记:“按此指怀妊母马恐被牡马所伤害,‘牝’字显系‘牡’字之误,兹据《月令》郑注改正”。石本校记:“‘牝气’,指牡马发情后的冲动;应当是‘牡’字。但为了《要术》的传抄真象,暂仍保存‘牝’字”。按:牝马的性周期为21—22日。发情持续3—7日。牡马的发情是受牝马发情的诱引,已孕母马不再发情,虽与牡马同群,牡马亦不发情。季春之月,游牝于牧,到季夏之月,游  相似文献   

4.
《茶经·一之源》“其字旧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茶经》版本较多,均存有旧注,有人认为这是陆羽原注,但揣其语意,当非陆羽自注。至于此注出于何人手笔,今不可考。旧注对原文的解惑增益之处自不待言,但是,其中关于“其字”一注,若有所失,且对当今的研究影响甚大,似有必要对此以及陆羽原文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辨。陆羽《茶经·一之源》中,关于茶的字形有如下记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旧注云: “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者(“音”之误——笔者)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  相似文献   

5.
(鱼令)鱼非鲫《临海水土异物志》:“(鱼令)鱼,似(鱼公)鱼。”张崇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农业出版社1988年修订本)注曰:“(鱼令)鱼:即鲫鱼(Carassius auratus),古称‘鲼’‘鲋’。鱼纲,鲤科。《北户录》卷1鱼种条注云:‘(鱼令)鱼,其鳞如银,肉白如雪,脆而且甜,偏宜作脍,北中无也。故《异物志》曰:南方鱼多不肥美,唯(鱼令)为上,作脍无比,作炙尤香美。’又云:‘吴人呼为鲫鱼也’。”  相似文献   

6.
《周礼·天官·冢宰》曰:“以九职任万民:一日三农,生九谷;二日园圃,毓草木;三日虞衡,作山泽之材;……。”可见那时已有大田种粮食作物,园圃种其他作物之分。《场人》职文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藏、珍异之物,……”。明确指出场圃是种经济作物的。《管子》谓:“唐园之利,有利十倍。”如非经济作物及特种栽培,则不可能“有利十倍”。所以早在战国时期,庭院经营或说庭园经营已从大田中分化出来了。《庄子·让王第二十八》载:“孔子问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道者,足以自乐。’”当时一亩只相当于现在的三分,“郭内之田十亩”  相似文献   

7.
新年说福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福”,什么叫福?《韩非子》一书说:“全寿富贵之谓福”。从福字的结构来看,福字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示,古时指神祗,也指地神。田,通佃,又通畋,即耕种、打猎。“焚林而田,竭泽而鱼”。通过种田,打猎,祈求神灵赐予黎民苍生有衣穿,有饭吃。《尚书·洪范》把“福”归为五方面,称之“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农业立国,年岁的丰歉对社会经济及政治、军事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国家政权对灾荒的预防、救治一向十分重视,称之为“荒政”。《周礼·地官·大司徒》里写道:“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周礼》只是纸上写的制度,现实政治制度并未依此而行,反不如《礼记·王制》的内容更诚恳而切实:“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即以现在的观念论,我们十几亿人口的…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笔者到某企业查账,看到会计老王的玻璃台板下压着一张纸条,虽有些发黄,但上面所写的六个大字却非常醒目:“会计当而已矣。”我不解其意,便好奇地询问其中的涵义,他放下老花眼镜,微笑着解释道——这六个字语出《孟子·万章下》,原文是:“孔子尝为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相似文献   

10.
丁澎原序今得是书,而神明其法,身其境者,林麓翛然,鱼、鸟亲人,会心政复不远。一时瘠者腴,病者安,实者早且多。[丁1] ①“倘然”,自得貌,以释姿容。此言林麓,当用“翳然”。《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梁间想也。’”疑丁序正暗用此典。②“鱼、鸟”,乃泛指观赏动物,不宜分读。③“瘠者膄,当作“瘠者腴”。“腴”即今“瘦”字,义同“瘠”。《集韵》:“腴,臞也。”《诗·桧风·素冠》:“棘人栾栾兮”。郑《笺》:“栾栾然腴瘠也。”“腴。”,音yù,义为腹下肥肉。引申为肥美。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面条     
面条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在古代不叫面条而称“汤饼”,“不托”“托”等。清代《癸已存稿》记载:“面条子曰切面、曰索面、曰拉面、亦曰面汤,亦曰汤饼,亦曰索饼,亦曰水引面”。“汤饼”二字,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专著《释名》一书中:“饼,并也,馊面使乞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面条的历史渊源完全可追溯到汉代。原始的面条即汤饼,其制作方法是用一只手托面,另一只手撕面,在锅边按扁,放进水中,所以又叫“托”,现在湖北有的乡村在农忙季仍习惯此法,但不叫面条而称“清汤疙瘩”。后来发明了擀面杖,不再用手托,所以又叫不托,…  相似文献   

12.
钟兴永 《中国农史》2001,20(1):51-56
湘米自古声名广被。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与朝臣书》中说:“江表惟闻长沙名,有好米,上风炊之,五里闻香。”(明)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魏文帝集》。两宋时,“巨舰漕米,一载万石”《宋朝事实类苑》卷62《风俗杂志》。,成为长沙三绝之一。明代李釜源撰《地图综要》内卷云:“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湖南、湖北)熟,天下足’,……非他省比。”清康熙三年(1664)始置湖南省。旋湖南便冠以“天下第一出米之区”之雅称。乾隆帝即位不久,于1737年以“湖南熟,天下足”一语,予湘米以至高定位。…  相似文献   

13.
“农”和“商”字的本义,《说文解字》是这样解说的:“农”者,耕人也;“商”者,贩卖货物者。当“农”和“商”从互为依存到相互转化,到两者的几千年界限渐无,乃至融为一体,是否就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呢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志趣爱好,千差万别。唱歌、跳舞、读书、写作、看球、打麻将......不同的兴趣口味,反映出迥然不同的个性。但这并不排除将人的癖好加以归类。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晋武帝朝中有三位大臣杜预、王济、和峤各有不同的癖:"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日:‘臣有左传癖’。"可见,人的爱好不同,有迷这有迷那;而迷什么,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慎重选择,不得胡"迷"乱"痴"。因为,人的痴迷如果用在正道上,学习研究新的知识,增加才干,那是好事;反之,痴迷将会把人引入歧途。韩愈在其《答李翊书》中曾说过:"始者,非三代两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商人已经把《孙子兵法》十分娴熟地应用于市场营销学。《史记》记载道:“周人白圭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史记·贷殖列传》933页)日本著名企业家大前研一也把《孙子兵法》称为当代“最高的经营教科书。”可见,运用《孙子兵法》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都匀毛尖茶的生产历史,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17.
汝予余鱼     
朋友自潮州返,馈我以鱼。粤"鱼"、"瘀"音近。我笑说:"老朽本已够‘瘀’,今以‘鱼’予我,是‘瘀’上加‘鱼’也。"友曰:"小惠不算贪,何瘀之有?"送我的鱼,不是活生生的,无头、无尾,不以条计,而是一块块的肉,藏之玻璃罐内,浸之以油,正确的称谓不是"鱼",而是"鲊"。不过望文生义,鲊亦鱼字旁,是一种鱼制品,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9期刊登了赵军翔同志《也谈土地有偿转包》一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有偿转包的‘偿’实际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对转出者土地投资(指使土地肥力增殖的那部分投资)的补偿;另一种是对转出者放弃土地经营权的‘补偿’。”对“偿”的这两种解释,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土地有偿转包中,  相似文献   

19.
古代茶史,年代湮远,或载籍阙略,或传抄窜易,或考之欠精,或妄事推测,给后人带来不少疑惑。今依个人之见,对文献中以下几点,略作考证,望指正。一、“齐荼”考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说:“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书齐荼……。”明·杨慎《丹铅录》也说:“茶即古荼字。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言下之意,春秋的“齐荼”即“齐茶”。此说存疑。《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公疾,使国惠子、  相似文献   

20.
“显”在《经籍纂诂》中有:光也、明也、著也、见也、露也、阳也,等义,大抵作形容词及动词使用。而《说文解字》却训作“头明饰”。何谓“头明饰”?段玉裁说:“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就是帽子及其装饰品。所以,显字在《说文》中是名词。在小篆中,显字写作顯。段玉裁以为是“形声兼会意”的字。所谓形,大概指页,页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