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高国东 《当代经济》2006,(13):24-25
一、民营建筑企业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 民营建筑企业的基层组织,即项目部,较普遍地采用项目经理承包经营模式,项目经理及其项目部"自揽工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赋予了这种组织机构精简、机制灵活、利益直接、操作方便等特征.这一模式在建筑市场和建筑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成为民营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之一.但这样的项目部,由于当今建设市场的竞争现状、项目经理个人资产的法律性质、项目经理自身的实力不足以及建筑企业对基层组织管理的缺失等原因,也存在着与企业链接松散、管理粗放、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弊端(已有论文专述),与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和民营建筑企业自身提升的要求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2.
随着项目经理制的实行,现在一般大型施工企业都有许多项目部,由于各个项目部的特点不同,因而公司将大部分权利下放到各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便形成了公司——项目部——施工队的三级管理体制。而且项目部就工程的不同而将某些专业工程进行分包,因而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就应建立起公司——项目部——施工队的三级成本管理和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建筑企业,由于党组织书记的权力和监督职能萎缩,管理乏力,往往因此造成项目党组织地位与作用在工程项目部出现严重缺失,作用地位下降,同时也助长了一些项目经理犯错误,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本文对已推行"大事集体决定,党政共同负责"、"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某建筑企业的六个项目部进行了调研了解,归纳出项目党组织规范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当前多数民营建筑企业管理层、项目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防护落实三方面入手,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投入不足的具体表现,对企业和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施工安全管理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加强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对施工项目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材料采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项目部的物资材料采购模式较为单一,一般由物资人员提供物资信息,项目经理决策采购,有的甚至直接就由物资人员决定或操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由于管理跨度较大、员工流动较为频繁以及各项目所处地区内外部施工环境、标准、模式等的不一致,导致难以像工厂化企业模式对各项目部的人才培养进行统一、规范地标准化复制、管理,同时又因项目周期短、人才培养见效慢,项目部往往只"重使用轻培养",从而使得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项目法施工已成为施工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党的基层组织——项目部党支部如何适应项目法施工与管理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围绕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和战斗堡垒作用,已成为施工企业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郝双印 《经济论坛》1999,(22):39-39
多年来,虽然施工企业实行项目经理经营责任制对企业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承包人只负盈不负亏的弊端越来越显示出来。因此,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经营承包责任制,从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坚持既负盈又负亏的原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面实行共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对占用资金多的项目部可实行企业出资,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出风险抵押金进行经营,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除此之外应注意以下两点。1-选聘好项目经理,组建好项目班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定代表…  相似文献   

9.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根基。项目施工管理实行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是浅行项目施工管理理论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晓明 《经济师》2014,(7):292-294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针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分散的实际,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开展党的工作既是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政治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对统一员工思想、激发工作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党的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基础资料、与项目经理、书记分别谈话、召开员工座谈会等方式,掌握了解了基层企业项目部党的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业面临着全球性的竞争,国内施工企业如何与有着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的国外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优秀的项目经理以及如何更好地对项目经理进行绩效管理,调动其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对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绩效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业面临着全球性的竞争,国内施工企业如何与有着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的国外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优秀的项目经理以及如何更好地对项目经理进行绩效管理,调动其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对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绩效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廖强 《经济师》2008,(1):210-211
建筑企业从“项目法施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过程中,项目经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项目经理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项目经理的管理不到位,越权争利、私下交易等现象已严重地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导致恶性事件屡屡发生。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项目经理在与建筑企业的单次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往往会选择欺骗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但通过重复博弈,项目经理出于对长期收益的考虑,会对欺骗行为有所约束。项目经理市场化,通过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项目经理的行为,是加强项目经理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潘芸 《当代经济》2003,(8):21-21
施工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法人代表在施工项目上的代理人,是代表施工企业管理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最高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者。他要负责施工企业同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的全面实现。随着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不仅施工企业已经进入市场,而且施工项目经理也开始进入了建筑市场;建设单位不但需要可信的施工企业,更需要有可信的施工项目经理;施工企业则希望有诸多优秀的施工项目经理在建筑市场里面占有信誉,从而承揽更多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间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一、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廖强 《经济师》2008,(3):175-176
随着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全面推进和强化,项目经理的地位、职责和客观要求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对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项目经理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项目经理的管理却不到位、私下交易、责任心缺乏等现象已严重地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导致恶性事件屡屡发生。项目经理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项目经理的行为,保证项目经理与建筑企业目标利益一致,将是加强项目经理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吸收了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等管理思想,结合我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质量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李金彪 《经济研究导刊》2013,(4):23+151-23,151
检测公司在长输管道检测过程中,采取项目部标准化运营管理新模式,围绕"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项目经理负责制"为考核内容,以公司各部室、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定期进行跟踪考核形式,提高项目部整体管理水平,公司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构建跨国企业联盟的必要性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是我国建筑市场的主力军,最有实力到海外建筑市场拓展业务。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国有建筑企业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帮助带动民营建筑企业走向海外,为民营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11日,中国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中国广厦集团以56%的股份控股了有着近半个世纪辉煌历史的北京著名国有建筑企业——北京二建,据悉,这种跨地区、跨所有制资产重组的模式,在北京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改革中尚属首例,也是继广厦集团从1998年开始,成功并购控股重庆第一建筑(集团)公司、中国南京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