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轨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渊源,也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及其它各种制度等有关。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的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今后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统筹考虑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以求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探讨影响中国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意愿的经济因素.农村老年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劳动参与意愿;家庭收入对劳动参与意愿没有显著影响;非同住子女、孙子女等提供的经济支持显著降低劳动参与意愿;"新农合"的参与提高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意愿,但养老保险的参加以及养老金的领取显著降低劳动参与意愿.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劳动意愿受贫困驱动,直接的经济保障对劳动参与意愿产生"挤出作用";农村老年人对基础物质或经济保障的需求强于个体长久的健康发展.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改善农村老年人过度的劳动参与. 相似文献
3.
4.
《商业研究》2021,(1)
本文将FDI、劳动力的工资扭曲纳入统一的框架,系统分析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方法对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的劳动力工资扭曲指数进行测算,利用2003-2017年的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和工资扭曲都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但随着工资扭曲的加剧,外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得到缓解;除此,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劳动要素使用数量下降、资本深化、高水平人力资本缺乏、劳动力流动不畅和配置效率不高等因素,都抑制了劳动工资份额的提升。因此,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须在招商引资政策、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上进行必要的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通货膨胀,属内外结合的复合型通胀。本文提出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变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的总体过剩阶段,表现为劳动力买方市场,工资率被人为压低;第二阶段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越过峰值,但尚未达到绝对数量峰值,劳动力市场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工资率处于劳资博弈状态;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后,即占比和绝对数量总体短缺阶段,工资率将呈持续上涨趋势。当前处于第二阶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供大于求的逐步结束和工资欠账较多,工资率理应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要适度,因为总体上还处于劳动力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更要着眼于实际工资的提升,因为仅仅名义工资的提升是有害的,对通胀治理不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基于贸易政策改革对工资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工资差距扩大的内在动因: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导致了熟练工和非熟练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扩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Leticia Peñ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0,26(2):123-131
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findings of a research study undertaken in Chihuahua, Mexico. The length of stay of 1 866 employees in six maquiladora plants is analyzed across a maximum of 24 months. By drawing on discrete time hazard modeling,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extent to which work and nonwork factors contributed to employee length of stay in the late 1980s. It examines, in particular, the influence of position, cohort grouping, plant type,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employee duration in the participating plants.The findings show that line operators at the peak of high employment turnover in the maquiladora industry remained employed for an average of 10 months. The study highlights important differences, for the results were not uniform across all maquiladora employees. There were variations in length of stay among employe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same company, different months of entry, and different migrant status.Important ethical issues can also be raised from the study, notably the question of structural turnover being intentionally design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hiring policies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也是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区分劳动力与劳动的历史过程,认为以1857年为分界线可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马克思尚未将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作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阐述;在后期阶段,马克思深入探讨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以及与资本相交换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工人出卖劳动能力与劳动本身以及与工资的关系。文章提出,研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要注意对早期和后期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和劳动的论述及不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最新的微观个体数据相匹配,并利用差异检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从劳动合同的新视角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高、低技能组的组间工资差距和组内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临时合同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且提升作用大于固定合同工人;对外直接投资在扩大高、低技能组间工资差距的同时也缩小了组内工资差距,即具有组间扩大,组内收敛的极化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对低技能组组内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低技能组中低收入群体的临时合同工人工资水平实现的.研究结论为客观评估对外直接投资对居民收入极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劳动力在国际流动中存在的渠道窄、规模小、层次低和转移可逆性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等特点和问题,我国应在加快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和加大合法移民的力度和规模以及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3):43-43
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11月26日发表((2008/2009全球工资报告》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而工业化国家工资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4.
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1990~2009)——基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视角建立模型,研究中国近20年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回归、Granger检验和Chow突变点分析发现:工资差距主要受与人均GNI更高国家之间贸易占贸易总额比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值占GDP比重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有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事实表面上有悖于实际却佐证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S-S定理,而被广为引用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和贸易的科技进步效应理论在某个角度上却缺乏经验支持;全球化与"赶超"式发展必然导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2011)的数据对各省来沪务工者的地域工资差距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数据显示:各省来沪务工者的收入差距明显,在控制个人禀赋因素和行业、职业等相关特征之后差距依然较大.我们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河南省作为基准省份来观察河南籍的来沪务工者相对于其他各省份的来沪务工者所受到的歧视,发现歧视因素能够解释各省来沪务工者的工资差距的30%~40%.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出口参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形势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重大挑战。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政府服务不到位、有关制度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快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nat,u,ral resource export depen,dence and fis,cal respon,si,bil,ity on wage growth,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labour first‐order con,di,tion and esti,mated using a panel growth‐account,ing frame,work. Using annual data, the study accounts for the var,i,abil,ity of resource rev,e,nues, one of the major dif,fi,cul,ties of man,ag,ing these resources. The con,trol vari,ables include the most cru,cial growth fac,tors. Due to insuf,fi,cient annual data, human cap,i,tal is only con,sid,ered inside wages as in man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We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n real wage growth aris,ing from the growth‐impa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labour and cap,i,tal effi,ciency while con,trol,ling for fis,cal respon,si,bil,ity, which proves a suit,able proxy for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in a sin,gle‐panel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spon,si,ble fis,cal pol,icy, assessed by the bud,get bal,ance, pre,vents (var,i,able) dif,fuse and point‐source resources from hin,der,ing real wage growth (through labour effi,ciency), a result also sig,nif,i,cant in a sub‐sam,ple of un‐free coun,tries. The hypoth,e,sis of a resource curse work,ing through insti,tu,tions and reflected on real wage growth holds for resource export shares, but not adjust,ing for re‐expor,ta,tion. Over,all, resource effects are jointly insig,nif,i,cant, even though point‐source resources show a positive impact through cap,i,t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