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固定资产保全的本质就是固定资产折旧提取,使得企业有能力重新购置固定资产。介绍了两种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将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加速折旧法比平均年限法更具优点。  相似文献   

2.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多采用直线折旧法。由于我国科研单位还没有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制,大多数科研单位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不具备直线折旧法的条件。我们以传统的直线折旧法为基础,借鉴国外的快速折旧法,总结山东矿院矿压所固产资产折旧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法,称之为年收入分成折旧法。年收入分成折旧法就是各单位按其年收入的性质和科研经费节余额,规定不同的折旧比  相似文献   

3.
加速折旧法也叫快速折旧法,它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工业为了适应向军工生产的转移,加速设计更新而产生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它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数额,在使用初期计提得多,后期计提得少,所提折旧费用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孙涛 《煤炭经济研究》1992,(12):25-26,31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多采用使用年限折旧法。在实际折旧工作中,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与月综合折旧率来计提月折旧额。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直观等优点。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年限折旧法存在着固定资产折旧率低、综合折旧率不能如实  相似文献   

5.
加速折旧法也叫快速折旧法,它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工业为了适应向军工生产的转移,加速设计更新而产生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它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数额,在使用初期计提得多,后期计提得少,所提折旧费用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6.
加速折旧法 ,是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是我国从西方会计借鉴过来的 ,体现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具体表现就是设备使用初期 ,效率高 ,产值大 ,折旧提取就越多 ;后期设备老化 ,技术落后 ,效率低 ,折旧提取越来越少 ,所以也称递减法 ,包括双倍余额递减和年数总和法。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和会计师辅导中 ,发现相关教材 (包括注册会计师教材 )举例如出一辙 ,千篇一律 ,都是年末投入使用 ,第二年初开始计提折旧 ,每年均按整年计算折旧 ,不能全面反映和解释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多样性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下面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折旧中采用的直线折旧法的利弊,提出了一种新的折旧方法——带时间因素的直线折旧法,保留了旧直线法的优点,克服了旧直线法的缺点。并给出了不同利率,不同折旧年限时的带时间因素的折旧率的表格,实际应用十分方便。一、电力设备折旧的现状及影响所谓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由于不断的损耗,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  相似文献   

8.
资产的管理和运用已日益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是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使企业摆脱当前不利的局面是急待解决的大问题。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拟选择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这一视角,分析现在工业企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提示条件允许的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进行资产管理。 一、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现存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折旧方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按照使用年限,每年提取等额的折旧基金,即实行直线折旧法,它包括:年限法、工时法、产量法。这类方法一般来说折旧率较低,没有考虑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加速所导致的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等因素;也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这两个动态参数。我国现存的折旧模式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按时间计算,另一类是按效用计算。建国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以按时间计算为主。60年代初以前,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按单项折旧率或分类折旧率计提的,以后为了简化核算,实行综合折旧率。目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方法,是按照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并没有明确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按月计算折旧额的具体公式。对此,学术界有以林刚为代表的"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计算方法,也有以赵建勇为代表的"月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月折旧率"计算方法。本文以东华实业机械有限公司甲设备每月折旧额为例,分别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计算,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实地调研与专家学者讨论,对两个结果进行分析比  相似文献   

11.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新思路宋智勇在现行会计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即"使用年限法"。这种传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提取办法,较为直观,且计算方法简单。但它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于"使用年限法"以自然时间的推移,作为衡量提...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现行的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直线折旧法,已普遍认为不能收回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这是因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产生增值,即资金存在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资金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某个时刻的投资,不能用不同时刻的回收值来简单地进行比较,而应折算到同一时刻。这种方法比直线折旧进了一步,但仍有一定的缺陷,即没有考虑物价上升因素。物价上升是一个客观现象,它对投资及其经济效益是有影响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加速折旧法是一项好制度郑洳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计提折旧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所谓余额递减法,即确定一个较高的折旧率,只就固定资产帐面余额计提折旧,折旧额逐年递减。如果余额递减法中折旧率是直线...  相似文献   

14.
《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实施,理顺了企业的财务关系,更新了企业的财务内容,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行为,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自主权,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改革。其中,现行制度明确规定了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在一般采用使用年限法情况下,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些加速折旧方法。下面就工业企业所主要采用的使用年限法、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三种折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以作为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开展关于新度系数的讨论,许多作者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笔者也想就应不应考核新度系数以及如何考核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一、一点国外的信息我最初是在1978年的一本《国外机械工业发展信息》的内部刊物上见到“新度系数”的概念,简称新度,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新度=固定资产总额-折旧/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在我国,固定资产绝大多数采用直线(平均)折旧法,已折旧额与使用年限成正比,因此也可以下式代替新度系数=1-设备役龄(年)/预计设备使用(折旧)年限国外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一般在0.6~0.75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第一年折旧额最高,以后各年(预计使用年限内)折旧额逐年递减的折旧方法。它将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在开始使用的前几年内加速收回,这对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来  相似文献   

17.
设备实际磨损情况与现行设备固定资产平均折旧法是相互矛盾的,特别是考虑到设备的无形磨损就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笔者提出下述3种折旧方法。1.累进折旧率从第1个生产周期开始,按逐期递增的折旧率提取折旧基金。其特点是资金补偿速度逐步加快,在一定时期内使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得到补偿,同时可用由于产量增加带来的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抵消因累进折旧造成的成本上升。2.递减折旧率以一个较高的折旧率为起点,从第1个生产周期始,按逐期递减的折旧率提取折旧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分析符祥铀会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增强企业后劲,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现将几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我国长期来使用的折旧方法。它将固定资产折旧均衡地分...  相似文献   

19.
一、加速折旧法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加速折旧通常指为加速固定资产回收,把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成本的大部分在使用初期各年内摊销。 1.加速折旧法的理论依据 加速折旧法充分考虑了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时间先后而不同的实际情况,设备早期性能好,维修费少,产生的经济效益高,多计提一些折旧是合理的。设备晚期情况相反,计提的折旧理应少些,无形损耗自始至终存在于固定资产的全部使用时间,而且固定资产再生产周期越长,无形损耗越多,使用加速折旧法则会降低无形损耗,同时,使用加速折旧法可以提前收回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能减少由于资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办法,不是由每个企业任意确定,而是由国家作出明确规定,以便从微观上确保每个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宏观上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平衡。国务院于1985年4月颁布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规定计算、提取折旧的方法只有两种,即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而工作量法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