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定耕地保有数量,不能凭主观臆测,必须有科学依据。建议国家有关方面立项,开展“新时代中国土地的人口压力研究”历时六年的中国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1986年,国务院组建国家土地管理局,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即来函提出,欲与中国方面联合立项,开展“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潜力”研究。经沟通协商,最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中国国家科委和国家土地管理局支持下,确定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1987年成立)、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江苏省土地管理局合作承担该项目,完成对全国土地人口承载力和黑龙江省、江苏省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项目办公室设在规划院。  相似文献   

2.
确定一个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可为地区及全国的重大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黑龙江省土地承载潜力超过100万人的有11个县,承载潜力在50万-100万人的有27个市县,承载潜力20万-50万人的有26市县,承载潜力<20万人的有10市县,人口承载密度在全省的分布总趋势是山区低于平原,承载密度较高的市县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全省人口总体上未超载,承载率为0.71,还可供养1469.26万人,按12.10%的人口增长率计,中等水平投入和高水平分别在60年内和100年内人口不会超载。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中国养活自己所需条件郑振源撰文:国家土地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能养活自己,但要有一定条件:必须保证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不断提高土地的投入水平,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单产;控制人口增长,使2000年在13亿内,2050年在16亿内;引导消费,保持东方型膳食结构,即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当增加动物性蛋白。该项目还研究了按自然条件划分的40个农业生产区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在土地中等投入水平和预测的2000年营养水平下,若省际人口和农产品不能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现状出发.研究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潜力.以期为决策部门制定人口政策、粮食生产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支撑物质系统。水资源的利用及其承载力研究是区域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以黔南州为实例,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变化趋势和用水结构变化,应用"承载人口数"定量研究黔南州地区不同福利生活水平下的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水资源承载力不能就水资源单因子研究地区人口承载力,应根据地区资源因子找出承载力的控制因子。黔南州喀斯特人口承载力的决定性限制"原位性资源"是土地资源人口承载的极限,地区水资源丰沛,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有足够的空间,建议在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承受性,通过工程措施提高黔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推动黔南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可承载人口量方法,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未来人均需水量,比较不同水平年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最大可承载人口数量、现状人口数量和预测值之间的关系,得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判断指标。研究表明,在平水年按照温饱型标准,共和盆地水资源可承载人口为24万人,高于现在人口数;按小康和富裕标准计算,均出现超载人口。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三峡库区土地可承载人口的现状,以人口、土地、粮食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土地生产力的估算和对未来10年耕地变化、粮食生产、人口发展的预测,得到了该区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并提出了提高该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凤台县属于城镇化地区,其主要矛盾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聚焦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从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承载关系入手,构建了凤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了现状模式、生态模式和发展模式3种情景模拟,对不同情景下凤台县土地承载力做了评价和预测,并做出了警情判定。现状模式情景下,2014年评价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状态为可载,建设用地承载状态和生态用地承载状态均为临界超载;2014年预警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力警情为绿色无警,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承载力警情均为蓝色轻警。不同情景下,人口变化对于凤台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影响不是很大,对生态用地承载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开展了成因分析,提出加强生态保障用地的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管理;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平衡土地资源供给;以生态文明建设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治理开发“四荒”地的创举──山东省拍卖“四荒”地使用权情况的调查张永甲山东是个农业大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贫乏。1993年全省耕地面积为10137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1.3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四荒”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据统计,全省...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亿,是美国的4.5倍、英国的2Z倍、加拿大的43倍。我国人口不仅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据测算,我国育龄妇女1991年为31480万人,1995年为3295O万人,到Z000年将为3394O万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人口将以每年超过15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庞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将一直持续到下世纪中叶。人口专家分析,如果总和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上,总人口高峰可控制在15亿;如果按目前的生育水平趋势发展,到下世纪中叶将达到17~18亿,超出我国承载入口最高限量16化的“生命线”。二、我国…  相似文献   

11.
分析桂西资源富集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等本底要素和存在问题,建立研究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短板要素及限制性因素。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在短板要素提升的前提下到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为1 118.7万人和2 870亿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逆规划方法测算2020年最适宜开发条件下人口和经济承载规模分别为3 092.03万人和3 373.12亿元。从合理调整城镇和产业布局、稳定农业产业布局积极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在城市建设空间规划中的应用,选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项自然要素,粗略估计武汉市水土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结合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再开发潜力评价,以区县为单元进行武汉市建设空间优化研究,为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新疆人口资源-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资源-经济-生态系统整体性为切入点,在区域综合承载力视角下构建适度人口模型,并对2004-2015年新疆适度人口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新疆从2008年开始出现人口赤字状况,到2015年赤字率达到11%;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承载人口能力呈现赤字状态,生态系统赤字状况尤其严重;土地承载人口能力呈富余状态,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究其原因,一是新疆人口增长幅度过快,年均增长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尤其是南疆地区人口数量激增;二是新疆和国内人口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不断扩大;三是新疆土地资源质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面临着人口骤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而资源承载人口的能力问题在我国已受到广泛关注。从80年代初陆续开始研究,1986年9月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科院综考会主持“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积极推进城镇化是我国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研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我们会发现,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1%,1990年,这一比例已增长到45%,到2000年,世界上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从发达国家来看,1950年,整个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比重达53.8%,到1996已增长到75.1%,其中英国为89.3%、美国为76.3%,目前,这一比例仍在增长。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50年,整个发展中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是17.0%…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农村有机废物资源量及其沼气潜力的概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1994年的生产水平计,统计概算了云南省农作物秸秆,禽畜粪和人粪尿三类农村有机废弃物 碍及其沼气潜力。目前,云南省每年的沼气潜力的100亿m^3、其中。  相似文献   

17.
本月世界人口突破60亿。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趋势,确定今年10月12日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中国到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低于1%,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达到世界人口发展大会提出的控制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再过约40年,我国人口可望出现零增长,人口高峰值可望控制在15亿左右。目前中国总人口已由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共少生了3-38亿人口,不仅为全社会节省了大量的抚养费,而且显著缓解了人口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沉重压力,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国家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为服务土地管理实践,从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及各市县的土地承载力,还从生态环境承载量的角度研究了建设用地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建设用地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按人均100m2计算,安徽省及各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在20%~40%之间。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常住人口、土地总面积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人均GDP和二三产业占比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利用GIS的研究表明,在扣除生态必需用地后,安徽省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36 847km2,超过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目前的耕地面积能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粮食需求,但各市县差别很大。若不提高单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安徽省到2020年可能会面临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978~1998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山东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山东主要承载资源;1982年以后,山东省的综合承载人口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完全机械化耕作情形下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关系入手,结合边际收益理论测算了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下限以及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以此为标准检验了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和劳动量承载量的适度性。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呈稳定下降趋势;从2006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在农业部门所得收入足以满足其负担人口(含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在2013年之前,农业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中国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量大于耕地可承载的劳动量,过多低产能农业机械的投入是造成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劳动力将在非农业部门较高工资的吸引和耕地承载的劳动量过剩所产生的挤出效应的影响下,持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这一发展趋势与中国推动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