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高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对于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路遥故里”为研究对象进行SWOT分析,提出深挖文化内涵、增强基础配套、强化科技支撑、引进和培育乡土人才以及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对策和建议,并从引进多种投资方式、提升旅游消费供给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以期对陕西其他区县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章在梳理了甘肃乡村文化具备的历史性和世界性、地貌多元性和生态多样性、民族性和民俗性等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内生动力不足、文化与产业融合度不高、乡村文化元素开发不够、乡村文化生活单一等方面的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思想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助推乡村富裕、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丰富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广西平南县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如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挖掘平南县文化底蕴,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是平南县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平南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民主体意识弱、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文旅融合程度低等问题,对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应持续推行“党建领航+文旅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强化主体意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艳 《上海商业》2023,(12):188-190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强调了法治保障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法治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法治保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阐述了现有法律体系不足、法律实施以及法治意识和文化培养等法治问题。其次,文章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方案,包括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及法治文化的建设。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推进农村现代化。近几年,“农产品+直播”模式已逐渐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但随着乡村直播带货的不断发展,同质化严重、获客难度大、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亟待解决。基于SICAS理论模型,结合我国乡村直播电商实践,提出发展“乡村+国潮”的农产品直播模式,挖掘乡村国潮文化内涵,能够有效激发乡村直播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农产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和文化的共同振兴。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建立良性市场协助管理机制、加快文旅人才培养、加强智慧低碳旅游建设、推动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与创建工作等方面,文本对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志贤  王爽 《北方经贸》2022,(8):149-15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振兴区域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四排赫哲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四排赫哲族乡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对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特色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其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开拓欠缺等问题,从优化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人才建设等四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略走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过渡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职业教育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更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渠道。由此,过渡转型必须从内生动力出发,以高质量统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落实农村振兴战略,是打造富饶社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的进步在乡村振兴的总体框架中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乡村文化建设还存一些难题。本文以河北徐水农村为例,分析提升乡村振兴文化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整合乡村资源、赋能乡村活力的有力举措。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综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资源及效益特质,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等进行综合评估与测算。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级市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沈阳市,最低的是辽阳市;分层化特征明显,高值区较少,低值区较多,尚有一定提升发展空间。故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促进辽宁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三农"问题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和方略;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振兴总体战略、乡村振兴竞争战略和乡村振兴职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要从描绘战略愿景,构建乡村振兴战略"施工图";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和方案,推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因地制宜、特色驱动,确保乡村振兴个性成长,整体发展;实施产业、绿色、人才、组织、文化职能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等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2.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的振兴与繁荣有重要意义。通辽市位于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和科尔沁文化的中心地区,不仅有草原、沙漠、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是我国蒙古族集中度最高的区域,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条件。据此,分析通辽市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因为"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我国乡村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文章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出发,分析了当前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具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具有特色鲜明的新时代价值: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产业深度融合、绿色生态发展、边疆繁荣稳定、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但在乡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制约下,其发展面临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内生动力不足、村民全面发展受限等困境。发展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要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深化民族传统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乡村命运共同体,培养和激发村民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实现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广西农村发展实际,从农村资源变现难、农业产业碎片化、农村科技水平低、发展模式僵化、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提出了盘活农村资源、强化市场对接、保障农民利益落到实处、通过产业摸底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等思路,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之“魂”,其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我国乡村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然而民族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群众主体意识不强、乡村储备人才缺失等因素,存在乡风文明建设进程相对落后、民族特色文化优势未凸显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应聚焦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文化根基上,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推和谐乡风形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乡村文化关系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的繁荣,就谈不上乡村振兴,更谈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认识和发展我国文化的理论指导.米脂县文化资源,唢呐、秧歌、剪纸等乡村文化颇具特色,但米脂县因经济实力薄弱等诸多因素,乡...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切实加大力度,推动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浦湾村按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谋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浦湾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目标,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9.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好乡村产业既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构建新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呈现多层次、阶梯型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短板。最后,本文提出要根据各个省市的不同情况加快结构调整,助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综合考量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多角度发力形成组合式套拳,以期助力于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燕  孟雅琦  任珊 《中国市场》2022,(30):14-18
文章在梳理乡村振兴和生态消费各自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从生态消费和乡村振兴整体角度分别构建各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生态消费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选取了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数据,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出乡村振兴和生态消费的综合评价指标,并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消费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从回归系数来看,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生态消费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生态消费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生态消费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振兴,因此可从提高生态消费水平入手,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