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个“第一”四个“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着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意味着,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重要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变革,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就无法真正显现,而人才是激发生产力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成为党的中心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将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革命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3.
加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增强创新链条的协同力,强化公平竞争的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研究现阶段科技创新生态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双创生态环境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是培育科技创业,抚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打造完整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差异化、接力式的辅导和服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江苏省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发展现状,结合江苏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际,提出了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刚 《中国高新区》2013,(11):162-167
无锡新区作为无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型发展引擎,连续八年位居江苏省124家开发区综合考评总分第二名,自主创新指标近几年一直保持江苏省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无锡新区大力实施人才与科技引领战略、大气魄大手笔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工作息息相关.在新的发展阶段,无锡新区以人才工作的创新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在以知识化、全球化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人才、技术等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世界范围内综合竞争力考量的最主要因素。不久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的科学发展方向。他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与澳门两大城市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展开研究,利用熵值法分析目前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使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跨区域合作中人才效应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水平发展层面,澳门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得分总体高于上海,两个城市的总体综合得分都呈现递增趋势;空间发展层面,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出呈现出空间负相关的集聚模式,上海、澳门分别呈现高-低、低-高集聚的空间格局,上海具有更好的人才“虹吸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时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以2020—202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为基础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江苏省顶尖科学家集聚态势明显,基础研究科研实力雄厚,政府基金育才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科研考核机制不完善、高峰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基础投入、推进国际合作、开展有组织科研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科技是基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映射互动的体系提炼的一个新概念,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和引领性最强的领域之一。数字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推动学科创新、研究新范式、科学新发现、产业新模式等的变革。本报告对2021年世界科技强国数字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数字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全力推进“创新策源工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对我国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活跃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要求深入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稀缺资源的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区》2014,(12):3-3
正创业是一种梦想,创新是一种希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技改革和创新驱动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论断、新指示、新要求,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央对科技改革和创新的一贯高度重视。如果说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是一盏指路的明灯,那么现阶段正在掀起的全国性创新创业热潮则是通向科技创新型社会的一条康庄大道。在2014这个创新之年,创业热潮涌向广州大学城,这个汇集20万莘莘学子的智慧谷正在孵化一批批创业雏  相似文献   

14.
文章解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理念。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主要内容: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其次,分析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主要原因:创新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抉择;创新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再次,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发挥政府导向职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发展新体制。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最具根本性的战略资源。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和集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以福建省第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福建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充分说明科技-人才-创新已成为助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国之重器。全球近40%的探明稀土储量在内蒙古,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在内蒙古。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拥有国内最完备的稀土领域技术创新体系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世界上每六项新技术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内蒙古稀土为中国制造贡献了内蒙古力量。本文建议以优势“稀土+”产业为“心”,多点引育人才,通过打造博士后流动站、校企人才共享、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非竞争定向项目支持等措施,发挥战略产业优势带动高层次人才引育同行,人才链与教育链融合发展,在全国形成稀土人才集聚高地,助力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的全面战略合作以神奇的速度、恢弘的布局、精锐的集结,产生 了巨大的聚合效应,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高端人才,研制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 努力促成其实现产业化,为推动国家创新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两年多的全面战略合作成 效也充分证明: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让世人看到一 个代表国家科技创新崭新面貌的新高地正在中国的南海边崛起。  相似文献   

18.
纵天  索柏民 《科技和产业》2022,22(9):221-227
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Ⅴ,梳理1998—2020年CNKI收录的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453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文献并绘制知识图谱,计量分析现有研究的演化路径与成长脉络,并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挖掘。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深度,总体研究水平较低;随着研究视域的拓展,围绕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主线逐渐延伸到产学研一体、创新驱动战略、全景培育等新角度;未来人才培育研究要以紧缺人才的前沿高新领域和发展薄弱的重点行业为侧重点,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创人才评价标准,最终构建符合国情、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发展枢纽新城是当前我国很多省份或城市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文章以江苏省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当前,淮安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应准确把握枢纽新城建设的基本内涵,正视人才在枢纽新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转型时期人才缺口的问题,找准瓶颈制约和问题原因。实施枢纽新城的主要路径:一是夯牢枢纽基础设施、强化枢纽区位优势;二是加强枢纽智慧建设、提升枢纽科技水平;三是强化人才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和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政策着力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铸造制度平台。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企业也要发挥主体能动和系统调动作用,担当创新主体力量的重大职责。文章以创新经济、演化经济和美国学派的经济理论为依据,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考察美国创新型企业通用电气,得出其在发展历程中,演化形成了科技、制度、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市场力量等综合创新能力,驱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将为中国企业塑造创新能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