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梦乐 《江苏商论》2023,(6):139-141
目前,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民主体意识缺失、人才匮乏和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当前,为突破这些困境,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注重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面向市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18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支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更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模式的市场运作,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特色文化大多根植于乡村,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大好形势,要紧紧把握住这个机遇,在变化中求发展,在提质中寻突破。一、特色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关注。新形势下发掘和发扬根植于乡村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不仅是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现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当代背景和国内及日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两点发展方案,其中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乡村振兴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4.
苏媛 《农机市场》2023,(1):37-40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发展之下,人们的保护意识不断淡薄之下,很多先进保护措施没有全面的应用,很多的文化载体逐步被破坏,乡村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的问题。建设好乡村文化,需要激发文化主体的创新活力,重塑与创新文化发展的载体,协调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文化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交融互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上起着引领作用。人文经济可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乡风文明传承创新、促进乡土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乡村美丽宜居环境五个方面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人文经济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融合度较低、发展主体缺失三重现实挑战。据此,提出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乡村振兴内驱力等途径破解现实困境,实现人文经济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吕刘 《市场论坛》2023,(6):27-33
内生式发展已成为国际上许多乡村发展的成功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从“资源—人力—文化—法治”协同发展的视角借鉴国外乡村振兴内生发展机理,通过分析德国、日本和法国等案例,总结其对我国乡村振兴内生式发展的启示,以及存在乡村社会资源利用不足、乡村人力短缺、文化传承度不高、法律薄弱等短板,应全面从资源、人力、文化和法治方面规划科学的乡村振兴策略,补齐短板构建我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的促进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内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整合乡村资源、赋能乡村活力的有力举措。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综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资源及效益特质,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等进行综合评估与测算。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级市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沈阳市,最低的是辽阳市;分层化特征明显,高值区较少,低值区较多,尚有一定提升发展空间。故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促进辽宁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振兴与党报集团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满足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集团,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主体和推动者,迫切需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人才密集、资源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一、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传承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随着城镇化的比例和速度不断提高,许多乡村在不断萎缩甚至消亡,与之相应的乡村文化也随之逐渐消失。因此,实施农村振兴,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需要激活乡村的文化元素,提振农民精神,兴盛文化产业。只有乡村繁荣了,广大农民高度自信了,城乡共同融合发展了,特色的乡村文化才能加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是赫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赫哲族鱼皮旅游产品开发不仅有利于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而且有利于推动赫哲族经济发展,实现赫哲族地区乡村振兴。赫哲族鱼皮旅游产品开发注重整合区域内部人力资源,创建鱼皮产品制作工坊,开发鱼皮产品契合现代审美,产品宣传利用互联网优势,重视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这是实现赫哲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目前江西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各地区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但文化企业创新意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差距明显。据此,需增强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引进人才、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加强政策配套、缩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实现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独特价值。本文以广西宁明县为例,探究宁明县立足壮族文化资源禀赋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以融合理念助推产业振兴的有效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文化振兴乡村振兴路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SWOT视角下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对乡村文化资源内涵认识不足、类型定位不准、产品挖掘不够、品牌打造不强,造成乡村文化资源零散、闲置与浪费使得城市发展欠缺生机和活力.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SWOT审视,指出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设和长足发展中,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强化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并落实相关建设性措施,以为其他同类城市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冰冰 《中国市场》2022,(27):178-18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群众对精神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馆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为了发展乡村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实现文化和科技的高效融合,基于新媒体背景建设乡村数字文化馆,以此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在城乡地区实现高度共享,通过搭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以文化品牌活动作为载体,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数字文化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饮食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是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二者互促共进。饮食文化振兴彰显旅游价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则发挥文化价值、推动饮食文化振兴。但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显示,饮食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协同面临二者目标效应有差别、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有冲突、乡村建设人才队伍有缺口、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利用有偏颇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文化主航,利益协调赋能村民,内外聚力人才为先,多元业态品牌创意。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章在梳理了甘肃乡村文化具备的历史性和世界性、地貌多元性和生态多样性、民族性和民俗性等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内生动力不足、文化与产业融合度不高、乡村文化元素开发不够、乡村文化生活单一等方面的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思想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助推乡村富裕、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丰富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出台。2010年,振兴文化产业成为包括山东、青岛在内众多省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立足胶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着力分析胶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优势,对胶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及战略对策进行分析论证,旨在促进胶南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向优势文化产业转化,形成独具青岛和胶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之“魂”,其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我国乡村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然而民族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群众主体意识不强、乡村储备人才缺失等因素,存在乡风文明建设进程相对落后、民族特色文化优势未凸显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应聚焦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文化根基上,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推和谐乡风形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林华 《市场周刊》2009,(9):70-74
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简称《振兴规划》)。会议强调.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发现: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宝贵的特色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不仅是革命先辈留给老区人民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可复制的精神与文化财富。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革命老区保护红色文化遗产,也有助于其传承红色精神、繁荣乡村文化,更有助于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振兴。革命老区要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助力老区振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运用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赋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红色乡愁产业;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延伸红色价值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