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聂影  苏世伟 《发展研究》2000,(12):30-31
当前,现代经济体系和我国林业工作中所面临的根本政策问题有:究竟足政府干预还是放任自由?政府和市场到底起怎样的作用?在进行选择时应当应用怎样的规则和理论?对于林业这一特殊行业,要回答这些问题,显然并不容易。 一、森林资源培育中的市场作用及林业复杂的经济特性 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求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林业再生  相似文献   

2.
政府,市场与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是依恋过去习惯的政府干预,还是利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调节,这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森林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标准来衡量,也就是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时不损害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林业资源是我们进行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意义重大,起着良好的社会效益。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加强了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社会林业做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就当前社会林业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林业概况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在瑞典通过《斯德歌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以来,我国在80年代初提出了生态经济林业的概念。林业部门组织发表、出版了一些有关生态经济林业的论文、书刊;建立了一些生态林业试点,在总结各地研究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林业部要求各级林业部门重视推广生态林业。1986年8月林业部副部长董智勇同志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以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林业生产建设是振兴林业的关键;同年10  相似文献   

5.
王丽鹤  陈珂  杨芳 《经济师》2008,(6):269-271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考察了1982-2004年间资本、劳动、林地等因素对辽宁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直接影响,同时,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制度创新、政策等因素对林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以林业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资本流入体制;尽力提倡参与式林业、发展社会林业模式;林地是林业生产的基础,经营模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维持或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科学技术进步对林业经济的贡献逐步增长。应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林业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6.
林业总产值主要来源于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林产品和竹木采伐三部分产值,三者的变动都会影响林业总产值的增长。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并实证分析林业生产结构与林业经济的相关性,以及林业生产结构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林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林业,科技已成为林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制衡因子,测算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和决策需要。云南是林业大省,而非林业强省,突出地表现为科技对林业的支撑能力较弱,林业科技创新不足,成果转化率不高,特别是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对林业发展的决策。文章采用索洛余值法,对云南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结论表明:(1)云南省“十二五”末林业科技贡献率为47.02%,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2)物质消耗的增长方式是云南林业增长的主要形式;(3)云南林业组织与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4)云南林业的生产资源配置有待改进、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林业科技贡献率的提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会计监管是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充分发挥林业企业财务、生产、资源和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制定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控制机制,解决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弱化的问题,从而规范林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完整,提高林业会计信息质量,建立有效的林业会计工作秩序,促进林业企业会计监管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林业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林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林业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林业不再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粗放产业,人类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主流,林业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我国现行林业经营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要改以生产原木为主的生产方式为林、副、特产品综合开发的营林措施,指出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而探讨了生态林业的本质、内容及其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其中比较明显的的就是产品结构问题。产品结构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大小,还影响着资源利用效益和企业的利润。林产品已成为我国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林农的经济收入和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对林产品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市场调节有其必然的先天性不足,因而在林业生产中市场导向必须与政府机能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政策、投入政策、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上的作用,实现林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2.
实施森林认证行为是林业企业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表明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在于:林业企业经营者实施森林认证的决策偏好、林业企业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优化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与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拟合度、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林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模式具有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其它诸要素改变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南振兴 《现代财经》2005,25(10):3-8
以现代经济学方法对知识产品的生产机制进行剖析,呈现在经济学视野中的是一副崭新的画卷:知识产品原创生产运行是一种“精神表达成物质”——“物质还原为精神”的随机循环往复、彼此互动的机制;知识产品生产的投入产出表现为一种随机梯级增长概率关系;知识产品的生产成本补偿是一种市场和非市场组合的多层互补机制;知识产品的价值实现是一种低价递减机制;知识产品生产具有巨大成本递减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中国的森林资源和碳储量时空分布状况。对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供求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中国森林碳汇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清洁发展项目管理的实践,总结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中存在的政策、金融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产权界定,从财政金融工具和非政府组织角度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数据,对产品市场竞争及其变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从静态角度还是动态角度,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水平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公司所在的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司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幅度越小;同时,在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趋向更加激烈时,资本结构表现出向目标资本结构接近的趋势。但是,产品市场竞争的动态变化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调整状况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付艳  张雁  王彦  董博浩 《技术经济》2009,28(11):43-47,53
目标市场研究是产品定位的基础。本文运用统计模型和分析工具,对我国的钢材总需求以及热轧板带市场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回归分析可较准确地预测出未来2~3年我国钢材的消费量与产量;我国钢材总产量能够满足需求,但存在结构调整的需要,就热轧板而言,热轧薄板和热轧薄宽带钢的比例仍然较低。研究结论对新一代钢厂的产品定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提升农户进入市场的能力,需提高分散农户在林业经营中的合作程度。从内外两方面探究了农户林业合作经营需求产生的动因,认为合作需求的产生受农户自身内在驱动因素与外部环境推动因素的共同作用,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以农户需求为基础,尊重农户意愿。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orm and the mechanism of non-public forestry's institution obstacles by classical economies, institution economics', leg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theories of modern forestry. Regarding the proprietary institution as the core, and cost-income as the main clewf-it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eategory, of non-public forestry subsidy and compensation. And oecorrling to the relased control and efficiency principle of market econonf-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t of institution that accor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forestry, offers both theoretical supports and decision- making references to remove institution obstacles of nan-public forestry, and coordinates the policies of non-public forestry with those of the public-owned fore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