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怕出名猪怕壮,男怕没钱女怕胖” “减肥”是当今社会生活的内容之一,也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特征之一,还是当今社会生活的时尚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之一的张爱玲,被誉为“海洋社会女画家”,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著名女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给当时的社会背景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学作品。主要着手张爱玲再文学创作中文学的审美境界,并结合当前背景,对张爱玲的作品做出评价以及艺术性。在这样的基础下,张爱玲的作品有别具一格的风格,兼容性较强,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以及作品中的铺垫,展现当时的世俗与情感。张爱玲的创作之路风格不断变化,不断的原有的设定,经过沉淀由此来摆脱这样的影响,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了一种分离的模式。虽然说她的作品不能算是文学的新潮流,但是张爱玲独特的表现形势、对生活的态度具有鲜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安亿曾说过张爱玲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她淡然冷漠的叙事方式,悲切凄凉的故事情节,总是将社会生活的没落与乱世的苍凉联系在一起,展现世俗中的百态人陛。因此,大家常在张爱玲的笔下的人物身上看到悲凉心境、扭哺的人性、苍白的人生。其《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这类故事情节人物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旭东 《开放时代》2008,(3):152-165
《启蒙时代》里的启蒙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资产阶级启蒙”或“小资产阶级启蒙”。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革命意义上的启蒙,所以南昌的成长,也必须是他克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王安忆的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是属于革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范式的。这也是她说“我就是我”。“张爱玲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并不大”、“我不是海派文学的传人”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张爱玲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乃中国二十世纪文坛上一个别具特色的人物,用时下流行话说就是另类。她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和生活处世无不显示出先锋时尚、标新立异、怪异奇崛、与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嵱 《经济改革》2009,(11):10-13
他是个率真而充满梦想的上海老人。为了西藏墨脱的孩子们,他改变了晚年的生活志向,重新开始了一种意气风发的日子。因为他的多方奔走,一所耗资86万元的希望小学在一个落后封闭的原始村落建立起来,可他却不愿别人张扬他的故事,“我只是想在晚年做一点事情而已,有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以她自己最犬儒的方式写出女性的权力和欲望,女性怎样采取一种极端方式和当时男权社会抗争.从而显示出女性的力量,也折射出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程海涛 《经济纵横》2006,(10):75-75
仇燕女士在广东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从事HR工作,经常有要好的同事在工作外的时间向她打听某某员工的工资,每当这个时候她都感到很尴尬,因为公司员工的薪资都是保密的,但不告诉同事吧,又怕伤她面子。不过仇燕也承认实行保密薪酬也是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员工享有隐私权,这当然也包括为他们的收入保密。”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女作家张爱玲是一位生活在旧中国的知识女性.她对当时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几位年轻的知识女性形象,讲述了她们悲凉的爱情故事,揭示了知识女性艰难的现实生活和艰辛的情感经历,并引导人们去思索让知识女性生活幸福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她在点燃最后一根火柴后,被疼爱她的奶奶带进了天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童话里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中也有个靠火柴盒点亮生活的主角——“火柴语录”店的老板黄鹏。只不过火柴盒“王子”比小女孩幸运多了,充满创意的艺术火柴盒真的让男主角在现实中实现了成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学会生活,积极养老”,是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共同的人生课题。正视这一课题,做好这篇文章,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欢度晚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提起破产,至今仍有许多人谈虎色变。政府和企业怕破产,是怕破产引起轩然大波和社会震荡;银行怕破产,是怕破产后企业债务无人还;职工怕破产,是怕破产后生活没着落。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破产看作是违背社会主义信条的异端,虽不是禁区,也算是“雷区”,很少有人敢轻易越雷池一步。难道破产真那么怕,那么难么?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如今吃菜怕有农药残留.吃肉怕有“瘦肉精”,吃鱼怕浸泡了甲醛,吃一个西红柿又怕打了催熟剂.吃辣椒酱还怕里面含有苏丹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2006年31个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有约65%的消费者对食品市场安全状况感到不放心。也就是说十个消费者中就有六至七人给中国食品安全投了“否决票”。  相似文献   

16.
孙建英 《江南论坛》2000,(10):41-42
一、西方学者“理性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给道德教育以启示 20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的西方哲学流派如现象学、存在主义、日常语言哲学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都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观念:科学对于人生的重要问题即人生的意义问题,在这里科学发生了最深刻的危机,即与具体的主体生活分裂,为克服这种危机就应重返生活世界。胡塞尔在其晚年名著《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实现了其“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胡塞尔揭示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沉重的身世感和感时伤世的情思结合在一起使她的整个作品中充满了阅尽世事后的沧桑与苍凉,充满了洞穿人生况味的冷静与思索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8.
变中的蘩漪     
在作品《雷雨》中,蘩漪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独特的形象,她聪明美丽、有着自己的幢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由于生活的禁锢,她渐渐地变为乖戾、悒郁、甚至阴鸷的人。而这个“活”的“变”的过程,不但包含有这个形象自身的因素,而且与其周围的环境,时代的因素密不可分。故挖掘造就蘩漪形象的内外因素,更深一层来理解蘩漪这个形象,从而可以看到一个“活”的蘩漪。  相似文献   

19.
时下,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希望”者似乎颇为常见。譬如,对待领导,明明有意见,却只说“希望”,怕提了意见穿“小鞋”;对待同事,明知不对,却抹不开情面,只提“希望”,不讲缺点,怕伤了“和气”,堵了自己的“门路”;对待下级,不能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给予批评,拐弯抹角或轻描淡写地提点“希望”了事,怕影响自己的威信;在给一个同志作鉴定时,明明是缺点错误,却偏偏说“希望”今后如何如何;在讲评会上,明明是该同志在某一方面做得极差,却不直接提出,反而说“希望”该同志今后在某一方面多加努力……如此等等,时有所闻。 为何会出现这些“口将言而嗫嚅”的“希  相似文献   

20.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妇孺皆知。她千里送寒衣给丈夫万喜良,可等她赶到丈夫那里时,却得知丈夫已经死了。这个悲情故事完全合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逻辑。这里且不论孟姜女是否哭倒了长城,想说的是,这位传统的中国女性当年送的是什么寒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