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5,(16):33-33
雪花啤酒变脸 欲抢占品牌高地;嘉士伯啤酒新装上市;金星啤酒登陆“上海滩”;燕京与物美联手创新型战略联盟;竞争激烈 雪津发力江西;惠泉啤酒全省路演备战旺季;雪花啤酒悄然进入石家庄。  相似文献   

2.
中国燕京旗下的莱州分公司啤酒品牌——光州啤酒,曾经在青岛啤酒的老家青岛市取得过非常大的业绩,但由于几经股权更迭,多次易主,加上品牌运作的老化,光州啤酒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产品售价低、促销费居高不下、经销商不挣钱”等问题表现突出。当时光州啤酒能够运用于品牌推广的费用又不到100万,要重塑品牌,止住销售下滑,还要提升品牌的毛利,难度很大。怎样改变目前的品牌运营弱势,重新取得竞争优势呢?  相似文献   

3.
常青 《商务周刊》2010,(13):66-69
百威英博第一次将中国啤酒品牌推上世界杯赞助的高台。才刚刚完成从地方品牌到全国品牌转换的哈啤能实现“完美一跳”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市场上,啤酒品牌繁杂,而且多以地方品牌为主,能够在全国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的全国性品牌,目前还没有出现。因此有人认为,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的啤酒产业充其量只是小打小闹。对于这个说法,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总经理、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成极不服气。 2000年8月 18日,青岛啤酒花费2250万美元闯入北京地界,一举收购了北京“五星”和“三环”两家啤酒企业。此次抢滩收购。“青啤”在北京地盘上拥有了年产4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显然形成了对北京啤酒老大燕京啤酒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燕京啤酒集…  相似文献   

5.
何佳讯 《广告大观》2004,(4):144-145
年初.米尔顿&;#183;科特勒在媒体上发表高见.直言中国啤酒品牌有三大“硬伤”。首先缺乏也是最最缺乏的是“有情感价值的故事”.这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一大“硬伤”。他说:“中国啤酒的品牌建设相对缺乏感情和爱,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而大多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5,(8):41-41
全国经销商踊跃追逐“黑生”啤酒:烟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国第一个个性化啤酒品牌——黑生,以其独特的差异化口感和国际顶级的品质,赢得了全国经销商的青睐,纷纷致电该公司要求合作,目前已签订经销协议200多家。青啤分渠道运作山东市场;重啤形成五大市场区域;燕京惠泉提出2005年营销规划;雪津江西新工厂提速;  相似文献   

7.
新啤酒之王     
啤酒界出现了新的啤酒之王。这家公司是一个奇特的组合,部分属于巴西,部分属于比利时;而它的首席执行官是美国密西西比人,几乎没有什么啤酒界的从业经验:它的主要品牌也并非百威,而是叫“时代”。它就是英博啤酒集团。英博啤酒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66年,但是它在2004年8月下旬才成为世界领先的啤酒商。  相似文献   

8.
于长江 《糖烟酒周刊》2004,(1):J010-J011
五环啤酒作为80年代注册的商标,其品牌名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牌的优势,改变其局限性,企业想对其包装、定位、产品策略进行较大的调整,重新设计和定位,将其做成具有国际品位的全国性品牌,并建立起企业品牌资产特有的“五环啤酒”文化。  相似文献   

9.
董妍 《国际广告》2009,(11):23-25
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台湾市场的大陆产品,从商标被抢注、少量的贸易出口,到为当地带来一股“青啤热”;从广告受限,到与当地代理商合资建厂,其品牌发展之路一波三拆。青岛啤酒在台湾所遇到的坎坷,恰恰是很多大陆品牌在台湾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少策  王文正 《浙商》2007,(8):64-66
“作为浙江最后一个尚未合资的、上规模的本土啤酒品牌,目前千岛湖啤酒被购,意味着浙江的啤酒版图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