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作诗 《理财》2013,(12):87-87
潜在增长率是管理一国经济极其重要的一个指标。经济不能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否则会出现过热和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消除政府方面给通货膨胀带来的潜在压力具有深刻的意义。分析我国近年来货币流通的实际,政府方面给通货膨胀造成的潜在压力主要有:(1)财政依然困难,赤字趋于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财政赤字达800多亿元,其中1991年达211亿元,比预算增加87.6亿元,创最高纪录。1992年计划赤字207.86亿元,其中建设预算  相似文献   

3.
余根钱 《金融研究》1993,(10):14-15
1993年是否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当前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从我们的测算结果可以得出,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将很可能达到10%以上,如果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得不到适当的控制,仍按目前的增长速度持续下去,那么将会达到14%左右。这一通货膨胀水平,即使按低限算,也已接近1988年11.8%的历史上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将于1992年达到外债偿还高峰。届时中国是否有能力支付外债,是否会象南美洲各国那样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目前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一、外债规模与偿债形势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毫无疑问是完全有能力支付外债的。这是因为:①我国出口发展迅速,为顺利支付外债提供了保证。1978~1988年,我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7.2%,远远高于世界同期的出口增长率。②我国偿债率和债务率指标均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线。1988年,我国偿债率为15.2%、债务率为84.4%。  相似文献   

5.
杨培新 《金融研究》1981,(S1):76-80
当前,通货膨胀的潮流席卷了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几乎都没有幸免。只有中国几经惊涛骇浪的袭击,依然保持了三十年来没有通货膨胀的光荣纪录。但是"通货膨胀能够加速四化进程","轻微的通货膨胀有益无害"等等论调,几年来还是不断传来,对经济生活不无影响。我们深深感到需要弄清楚如下一些问题:美国这个凯恩斯主义最先得势、在和平时期大搞通货膨胀、甜酸苦辣备尝的国家,现在怎样看待通货膨胀?轻微通货膨胀是否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6.
浏览     
《巴伦周刊》牛市来了去年我们就预测会到15000点,然而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消除通货膨胀因素,这个指数仍然低于2000年1月14日的历史最高纪录。既然社保福利津贴紧盯CPI,为什么股市不挂钩?名义上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1月14日收盘于11723点,但是考虑到此后CPI上涨了37%,调整通货膨胀后,当年应报收16088点。上一次名义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07年10月9日,按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机制包括铸币税效应和财富效应,财政制度的结构性变化会影响这两种机制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首先利用单位根方法识别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和财政制度的结构性变化发生时间,发现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发生了财政制度和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变化。这个改变使得分税制前中央政府主导的铸币税效应发挥主要作用,分税制后地方政府主导的财富效应发挥主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互动对通货膨胀机制的影响。结果是:1994年前,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增长率越高,中央政府赤字规模越大,通货膨胀水平越高;1994年后,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增长率越低,中央政府盈余规模越大,通货膨胀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放眼全球,通货膨胀在世界各地徘徊。尤其是今年以来,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出口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通胀水平都改写了历史纪录。新加坡达到了25年来最高纪录,沙特阿拉伯处于16年来最高线;瑞士升到14年来最高点;一向强调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货币乘数是一个内生变量 1、对1985年-1995年货币乘数的分析 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两次经济过热,即1988年和1992-1993年,在这两个时期,M1都曾出现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至4月CPI持续在8%以上运行,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加剧的担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CPI上涨超过8%的年份已出现过3轮。1985年达9.3%,1988年和1989年分别为12%和18%,1993年至1995年在14%、24%及17%左右,面对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西方成熟的经济学对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都有一定困难。本文试图使用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式,对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加以分析。强调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并非忽视目前的通胀压力,而是为了对症下药,为找更有效的对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984,1988,1993年发生了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由此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使经济逐步升温,此种扩张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的重新升温是否会矫枉过正,使我国经济在今后几年里又陷入通胀的困境呢?笔拟对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的经济自1991年初爬出谷底并全面回升以来,1992年持续高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38亿元,增长率为12.8%,人均GNP首次突破2000元(按外汇牌价折合成美元为363美元),农业在没有多大改革措施出台和自然灾害较多、较严重的情况下,增加值的增长率为3.7%,粮食总产量成为仅次于1984年的第二个高峰年,其他作物也都增长很快,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0.8%,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在1993年初仍不减弱,全国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高达21%,企业开工率、成品产销率等指标都在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趋向正常,物价平稳,金融形势相对稳定。但是,财政困难,企业效益差,货币供给大幅度超经济增长等问题依然突出,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实施配套政策,治理潜在通货膨胀,为深化改革和发展消除后顾之忧。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表现型态通货膨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价格上涨型通货膨胀,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零售物价上涨率来代表;二是潜在性通货膨胀,也称货币储存性通货膨胀。供给超过经济增长需求的过  相似文献   

14.
上半年,中国经济高达7.1%的增长率令人欣慰。但7.37万亿元的信贷投放,一路高歌的股市,频频出现的"地王"……让人不能不问——会不会出现高通货膨胀和超大的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15.
一、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 人民币汇率并轨后,将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这种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外汇供求会否出现严重失衡并导致人民币汇率不断贬值?人民银行吞吐外汇和干预市场的能力究竟有多大?这些担心并非多余,目前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的压力确实存在。 首先是贸易逆差。中国自1988年以来连续四年贸易顺差,但1993年贸易逆差达121.8亿美元,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达13%。  相似文献   

16.
最近《经济学周报》报道:“在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中,货币的发行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对当前的金融形势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对今后的货币发行做出科学的预测是很有必要的。” 1988年实际应发多少钞票? 中国人民银行在年初时计划1988年增发钞票200亿元,是经过科学计算和预测而定的,即采用经济增长率加预计物价增长率计算,在通常情况下是比较现实、可行的。如能从1987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有没有通货膨胀?按照绝大多数同志的判断,我国现在不仅存在通货膨胀,而且相当厉害。理由有三条:(1)货币供给量连年大幅度增长;(2)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3)物价上升很快,而且波动幅度很大。依我之见,根据这三条,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更得不出通货已经膨胀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8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学界就通货膨胀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部分青年学者认为,我国尚处于有效需求不足时期,实际生产水平低于潜在生产能力,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可以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允许一定额度财政赤字,增加信贷,推行“适度通货膨胀”政策。这种观点影响了当时的最高经济决策。由此,从1987年底始,通货膨胀政策使总需求进一步膨胀,价格扶摇直上,从而使我国进入了高通货膨胀时期。1988年货币投放达680亿元,比1987年多一倍,通货膨胀率达18.5%。尽管1988年9月份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但为时已晚。并且,为今明两年的治理整顿增加了难度。把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来推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通货膨胀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必然反映。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尽管通胀原因复杂多样,但本质必然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相关。1988年和1994年我国出现的两次明显的通货膨胀,都与货币信贷高增长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经济自1991年初爬出谷底并全面回升起来,1992年持续高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38亿元,增长率为12.8%,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元(按外汇牌价折合成美元为363美元),农业在没有多大改革措施出台和自然灾害较多、较严重的情况下,增长率为3.7%,粮食总产量成为仅次于1984年的第二个高峰年,其他作物也都增长很快,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0.8%,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在1993年仍不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