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中国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之时,土地私有化之声不绝于耳.然其论证不能令人信服,表现在逻辑上,土地私有化论者以假命题做前提,同时违反推理规则,论证混乱;在现实层面,土地私有化论者不顾及中国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大和伦理制度不完善的现实;在历史层面,他们没有看到土地私有制度是可以证伪的,没有看到土地集体所有也可以发展得很好.因此,土地私有化论者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土地私有化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4.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对农业实施的激进式私有化改革使俄罗斯农民和农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场以农地进入流通领域为核心的农业私有化是俄罗斯大私有化的必然结果。其意义也许就在于它通过一种强制性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迫使低效率的俄罗斯农业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溶入市场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俄罗斯私有化的角度探究大财阀的形成。首先论述了俄罗斯实行私有化的历史背景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指出俄罗斯私有化分为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而大私有化又分为三个阶段,即“证券私有化”、“现金私有化”和“个案私有化”;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俄罗斯的大财阀是如何在“证券私有化”和“现金私有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后,阐述了俄罗斯政府对大财阀的态度由默许到打击的转变,并对打击的可能后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土地资源安全的背景出发 ,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土地与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作用 ,提出建立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的设想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土地经营细碎化,无法取得规模经济.目前理论界有观点认为使农地产权私有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获得规模经济.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的研究,表明农地产权私有并不必然产生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显著上升,土地产权的私有化既不是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可以考虑在维护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产权安排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功能,克服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在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以多种形式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乌克兰为代表的很多中东欧国家开始了私有化改革。乌克兰私有化改革是一场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变革,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提供有意的借鉴和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文章对乌克兰私有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系统地梳理了国内有关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总结了乌克兰私有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而结合我国经济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农民逐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必要性,批驳了"永包制"理论的谬误;考虑到农民在离开土地的过程中缺乏现实可靠的保障,参照股份制经济理论,基于土地所有权各项权能的分解,提出了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权这种权益形式。这一权益形式使得农民在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的意义上拥有土地权益。构造这一权益形式,可以形成农民的经济保障,还可以使得土地资源在新经济条件下实现权益流转,从而为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法权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让社会民众感到忧虑和不安的现象,尤其是引起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权贵私有化,让人们很容易对改革本身产生怀疑和动摇.本文对权贵私有化的出现与改革的关系以及我国改革的可能走向进行了探讨,从新的角度提出了消除权贵私有化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胜南  梁赛 《全国商情》2007,(5):121-123
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个人自愿性保障支柱相结合的“多支柱体系”来实现养老保险的部分私有化,同时深入探讨了这种私有化模式的具体实现过程、模式的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全球私有化进程加速 ,各国政府都以不同的方式放松对特定领域国有企业的直接控制。我国在市场化进程中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时有必要借鉴国际私有化的经验。本文以此为目的描述了国际私有化进程的表现 ,并具体分析了国际私有化方式、投资者结构及私有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卫.罗默的假说,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实际的经济增长将呈下降趋势,即存在因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引起的"阻力"。通过计量分析,计算了1981~2004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阻力,"平均每年约为1.5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在1981~2004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降低了1.53%。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兴起,苏联解体及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削弱。在当前的社会舆论中,确实存在一些否定公有制、主张私有化的观点。只有从理论上澄清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才能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高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绝不搞私有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认识实践活动而拓展,它同时影响人类经济资源配置的决策取向和行为方式。因此,讨论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一辩证范畴,对解决资源合理配置的深层次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私有化"和"商业化"概念的辨析,加深了对"私有化"的认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认为社会保障私有化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几点启示:发展个人社会保险账户;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改革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日本的邮政私有化进行了追踪和分析,日本邮政私有化的原因在于其经济滞胀所积累问题的体现,指出了日本邮政私有化的实质,从经济学角度对日本邮政私有化将要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透过日本邮政服务私有化问题,对中国当前的邮政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私有化”和“商业化”概念的辨析,加深了对“私有化”的认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认为社会保障私有化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几点启示:发展个人社会保险账户;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改革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恢复土地农民所有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的农民所有制是我国1949年至1956年实行的一种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土地私有制,实行效果颇佳且受农民欢迎.实行农地私有化是由社会分工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与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没有必然联系,与公有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也是能够相容的.从农地私有化的产生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新中国土地制度变革史,中国现有土地制度的缺陷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方面分析说明,在中国推行农地私有化是可行的.应在国家的控制下,积极稳妥地推动农地私有化,恢复土地的农民所有制,还地权于农民,实现土地的农民所有,以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征地中权益分配不均衡问题是由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公权强制两个根源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和抑制公权。农村土地私有化作为理论上的权益均衡路径存在与现实约束条件的冲突,因而不具现实性。在非私有化条件下仍然存在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和抑制公权的可能,非私有化条件下,通过土地产权交易实现各方权益均衡是可能的,但这种权益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均衡。将政府在土地交易获得的垄断利润用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作为农村征地补偿的一种长期机制,而起到维持土地权益相对均衡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