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经济落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2.
傅铭深 《特区经济》2007,(2):136-139
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就业概率、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成本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流入发达地区的趋势明显等特点。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入发达地区的主要障碍并不是制度因素,而是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中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动态契合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变动趋势,采取一系列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振兴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的各项经济活动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过渡,农业劳动力剩余量越来越大。只有准确计算农村劳动力剩余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自然优势,根据整个社会的需要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才能达到自然资源、社会需要和劳动力新型的、高效益的配置,形成良性的劳动力投放结构和产业结构。为了研究探讨甘肃农村劳动力剩余和移转问题,我们将甘肃不同经济水平分为三个类型予以探讨。即(1)较发达地医。以1985年人平农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较为突出的区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本文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和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通过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途径实现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5.
邢怀凤 《魅力中国》2014,(19):64-65
搞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刺余劳动力充分地就业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不充分,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加之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这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人手,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以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政策与法     
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开始试点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 ,国家将在2000年至2003年间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 ,试点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 :一是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具备条件的中西部地区 ,选择一些中小城市或县城 ,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二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人员规模大的地区 ,以及输入劳动力多、外来务工人员规模大的地区 ,选择一些地市 ,利用各类培训机构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职业培训 ;三是以西部省份为依托 ,建立跨省区的劳务协…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盲目性和集体无意识性,且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致使劳动力转移过快,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转移过多、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造成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不足的浪费现象。再加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8.
宁夏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农业人口比例高,占总人口的64%。清楚地了解宁夏地区农村劳动力应转移的数量及转移的方式对于宁夏,尤其是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人口脱贫及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的缩小至关重要。文章在研究其他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之上,估算了达到宁夏城乡收入均衡时宁夏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黑龙江省"三农"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没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不能有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也不可能有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对传统要素的替代,更不可能打破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和资源的低效率均衡.搞好黑龙江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产业结构调整适度向扩大就业倾斜;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农业劳动力转移力度;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至今对工业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三农”影响甚大,其危害在牺牲农民利益,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固化和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要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放在战略位置,实行支持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也是实现工业化、达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宁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有先发优势,又在很多方面具有典型性和超前性,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努力探索其合理有序转移的途径,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早日实现现代化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内陆城郊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乡流通多渠道化,郊区开发成片连续,都使内陆城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制约城郊地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亟待解决的一大因素。90年代,内陆城郊经济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必要选择一定的可行模式。一、内陆城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 不发达地区省会市的农村经济有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特点。以甘肃这样一个不发达地区的省会市——兰州市为例,其农村经济特点主要是:(1)双重性.兰州市一方面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农村依托大城市,其经济发展在全省农村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其农村经济又具有不发达地区的特征.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0%左右,农村人均占有粮食只有203公斤;人均纯收入仅41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4%。(2)差异性及不平衡性。兰州市近郊4区主要生产瓜果、蔬菜,农业人口23.7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且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耕地的流失;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名义而非实际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别预期、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互动的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并从政府、市场、农村金融层面对其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但归根到底,经济增长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今年国家制定了“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以及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至1000万”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解读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适宜经济结构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迅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万千 《发展》2005,(7):20-22
转移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居住地点的权利,与他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外出劳动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关系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通渭县现有农村人口42.5万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6.6万人,有城镇下岗人员(包括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0.7万人。针对7.3万人需要就业的实际情况,甘肃省通渭县立足东南沿海及发达城市普遍出现“民工荒”、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来补充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全县开展建筑、缝纫实用技能和农业技术等各类培训380场次,受训人员达3.1万人次,有2.5万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能。通过城乡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力地加快了城乡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城乡富余劳动力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2004年,全县通过培…  相似文献   

18.
刘鹏凌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5,(10):14-16,28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形成了以“民工潮”为典型特征的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流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是已外出农村劳动力主要的就业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就业地域改变的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实现了工作性质的转变。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跨地区流入人口的数量受到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和劳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十分显著。正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实,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和限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移过程涉及到的经济主体利益的角度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原因:它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工农利益不平衡的一种社会长久发展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政府、农民、经济组织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制约关系。最后提出政府职能创新的几个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