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广义 《商》2012,(16):113-113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这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全球金融监管越来越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只有在一个好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金融业才能有序的发展,探索全球金融体系变革成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围绕全球金融体系变革与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探索。首先研究了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基本态势,然后介绍了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体制是保证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的基础。随着我国混业经营的快速发展,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并存,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存问题入手,提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性的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万青青 《中国电子商务》2014,(2):212-212,214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资金的使用率和配置情况在逐渐的提高.并且在当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仍旧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则严重妨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那么本文针对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和改革、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阐述了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改革和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顺应国际潮流,在保持国内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能逐步对我国当今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并实现金融界统一监督管理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2,13(6):69-71,100
理论上,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体系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波动性,这构成了金融监管的客观原因。本文首先通过论述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说明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适应性,然后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简要回顾,指出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金融监管,简单说就是一种补救市场失灵,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有效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是国家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诸多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在监管体制、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创新。1.创新金融监管体制。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权力监管,而不是权威监管,这种现状影响着金融监管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6.
郝俊香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17-118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微观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有效应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共识和核心内容。在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溯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国际实践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已成为中国现阶段关键性的经济任务,基于当前日益开放的中国金融体系来说,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难以满足金融体系变化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相关研究。本文阐述当前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现状,分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的特征,所以金融体系风险大,动荡不稳定。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金融监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有必要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本文将讲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论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及有效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体系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这对于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金融监管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持续推进改革实践,从而实现金融监管体系有效性的不断提升,这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全面地概括分析,全面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带来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正是进行有效金融监管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金融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首先阐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概括,从法律法规、监管方式、内控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利于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推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也加大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以及金融体系的风险。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有待于金融监管及相关体制的完善,从而使外资真正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所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健全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以新的视角、新的举措、行之有效的变革来解决适应新的问题和挑战,才能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健康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监管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历经统一监管到分业监管后,在混合经营的趋势下必须加强和完善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健全和强化分类监管体制下的监管协调机制,选择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稳健、科学、规范和流程顺畅、监管有力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监管消极影响逐渐暴露出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迫在眉睫。本文对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体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衍生金融交易监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07年次级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顺势对金融监管做出了重大调整,中国"三行一会"的金融监管模式逐渐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除了美国的模式,英、日的监管模式同样值得借鉴。在原来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应该引入混业监管的一些制度。判断一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保证该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以及能否适应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入世以后金融市场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监管和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金融业务网络电子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银行功能全能化,对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法律规则的复杂化,对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语言障碍会削弱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如何应对挑战?更新监管理念和提高监管人员素质;逐步改革和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有效银行监管的微观基础;进一步改革银行监管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再反思,分析金融创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申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提出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和原则: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遵循"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并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银行证券业务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两大趋势,银证混业就是上述两大趋势交汇融合的结果。在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中,银证混业的发展对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调整,就可能形成交叉监管、重复监管以及监管的真空地带,从而暴露出监管机构缺乏协调、金融监管政出多门、监管成本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效率,甚至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从市场竞争、市场垄断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银证业务法律监管的必要性,为我国今后的银证业务监管的立法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小蓓 《中国市场》2011,(22):66-66,68
本文首先由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出发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原因,并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调整,最后得出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加强金融机构的规范管理,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经济的发展注入资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下面,将对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发展瓶颈、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措施进行详细地阐述.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发展瓶颈 金融监管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比较模糊、概括,具有众多的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且监管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的规定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的需求不相适应,有的监管部门在具体实践中的监督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执行监督者缺乏有效的监督,从而无法保证金融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合理性以及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