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以消费理论为基础,运用1985年~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和收入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过度敏感性特征的结论,并分析了其原因.为解决我国内需不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农村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以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搜集了1990~2012年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验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研究了我国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消费者价格指数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并且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我国西部各省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相同的;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对他们的当期收入表现出显著的过度敏感性;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最后提出了应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就诸省份而言,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进一步探讨了持久收入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原因."λ假说"检验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过度敏感,其呈现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4%.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提高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对武汉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1980—2009)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结果表明,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除西藏)、自治区、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分别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收入是当期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但对城镇居民影响更大;物价指数(CPI)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原因,但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作用的方式不一样,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容忍较高的通胀水平(5%);高房价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医疗保健支出制约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通过消费、收入、GDP、财政收入增速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出政府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失衡是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之一。在所得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消费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呈现明显的“前期增长平稳,中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的类商品生命周期趋势。配合罗吉斯蒂模型,并对今后几年的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发现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会有太大增长。究期原因主要有:农村居民经济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传统消费习惯,贫富差距拉大,人口增长过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艰难等。要使农村居民消费上台阶,进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需要通过立法等减轻农民负担,增  相似文献   

8.
消费过度敏感性假说及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 LC- 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LC-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设计计量模型,就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就分析结果来看,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更好地解释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 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性收入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0.343元。从以上计量  相似文献   

11.
李晓婷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80-181,185
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以及除旅游消费以外的其他生活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滞后性的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滞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弱,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其他生活消费支出对其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接近;城镇化中居民权益的不平等、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医疗、交通等支出的增加是制约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上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0—2010年的十多年间,城乡居民消费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比重逐年下降,现代生活消费比重逐年上升。为此,提升江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应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多样性;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消费新领域;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选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利用Excel软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69元,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8元。最后,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陆文聪  梅燕 《技术经济》2008,27(2):81-86
基于浙江省城乡居民固定观测点的调查数据,细分不同产品种类,采用扩展线形支出系统(ELES)模型,实证研究了收入增长过程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浙江省城镇居民畜产品的消费变化主要表现为猪肉消费的减少及奶类消费的增加;农村居民对家禽类产品有较高的边际预算份额及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  相似文献   

15.
张琴 《时代经贸》2012,(10):59-60
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发生改变。为研究这些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采用重庆市1995—2011年重庆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该文的主旨是探求广义货币中之准货币部分与居民储蓄行为间的关系.该文利用分析时序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和估计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行为关系,用以推算居民的储蓄潜力.再用居民储蓄潜力来解释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最后用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来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部分.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储蓄行为具有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储蓄与准货币供给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该文还就利率、利率差、收入及收入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安徽省1984—2006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构建了城乡居民长短期的收入与消费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各自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在人均消费的层面上,城镇居民对于消费增长的支持大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用于文化方面的绝对支出不断提高,但存在增长缓慢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文化"硬件"落后",软件"缺乏、文化供给少、价格高、质量低、文化消费能力不高、文化消费观念落后等。今后,要通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村文化"硬件"和"软件",增加文化供给,降低文化产品及服务价格,提高文化消费能力,转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等方式,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河北省农民结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09年河北省农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正由"基本需求层次"向更高的"享受型层次"转型,增收仍是拉动消费的主要手段。今后的农村工作应继续着力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以收入增幅提升消费水平。同时,要继续采用"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刺激农民消费,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来带动河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封闭经济约束为解释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提供了来自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本文利用1985-2007年中国省际城乡面板数据考察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变动,以验证封闭经济约束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本文研究发现:省级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但剥离全国层面消费和收入总体波动后,敏感性会稳健地明显降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变动表明,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主要归因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相对于各省份之间国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更封闭。为有效提振居民消费需求以扩大内需,亟须通过提高金融和商品贸易开放水平并拓展贸易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来纠正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尽快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落实贸易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战略、降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是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