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王建培 《当代经济》2006,(14):12-1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环境各要素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实现的推动,认为一些学者的观点,即"东亚模式"导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或经济成功是不客观的和不全面的.通过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不确定性国内因素可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的威胁,得出要延长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必须积极创造和有效利用有利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本文通过对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2003~2007年主要经济增长数据的分析,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内陆地区的加速发展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地区差异正在成为我国提高反周期能力和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结构问题。本文以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为基本假设条件,对高速增长和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经济不平衡增长方式是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技术引进背景下形成的,并且要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不平衡增长方式。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高端部门对低端部门具有生产力和收入传递效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高低端两部门的不平衡结构演变及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系,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向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结构转变的核心在于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只有自主创新替代技术引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0)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入更加注重质量的中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环境与增长驱动因素发生明显改变,企业竞争要素与格局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以国内上市公司为研究范围,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重点研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现实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投资主导、出口导向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了35年高速增长,创造了总量全球第二的大国发展奇迹。然而,长期消费"短板"的发展模式,不仅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均衡、不协调问题突出。而且,在异常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和日益强化的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下难以为继。所以,走向消费主导的战略转型,既是推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均衡增长的重要保证,也是找寻"黄金平衡点",实现自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长达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中国在较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和平崛起。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国际地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未来增长的前景及其实现现代化与和平崛起中的一些矛盾和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消费大量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增进居民福祉的同时,也为经济转型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但伴随这种高增长态势,引发了系列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安全提上了日程。本文着重对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需求做一分析,并就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威胁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提出多年,但却并没有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在肯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要素分配的不均衡、地区分工的差异性和人均收入的不均衡都将制约环境污染防范、控制、治理的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回归方程,对中国30个省份1995~2012年人均GDP和5类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环境污染规律与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国内外低碳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的势头背后是以高污染,高消耗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才是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绿色GDP:急需核算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二十多年.我国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代价的分析,提出用“绿色GDP”来重新审视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马海龙 《经济师》2015,(3):88-89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优于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新常态下,由于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衰退,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但是,从国内和国际看,中国经济仍处于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新常态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增长,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长远战略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结构覆其对中国经济的各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指出,对于一个经济日益强大的国家而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反映了本国货币并没有随经济增长而成为强势货币,本币的这种地位增加了本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性。要控制国内经济失衡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应该调整出口导向型与外资依赖型的发展战略,改革结售汇制和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因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现状、矛盾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动态分析、国际比较等方法说明了高速经济增长为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探讨了这一增长的主要基本原因。同时,本文也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贸易深化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就业问题所依赖的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单纯依赖国内的消费与投资,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深化对经济增长进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应大力推进贸易深化的发展,通过贸易深化来增加就业总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了3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国内发展潜力,对外开放利用国际资源潜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我国经济仍会持续高速增长,但不排除在个别年份甚至一段时间内波动的可能,原因在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令世界震惊,投资的不断增加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也具有经济发展的指向作用。中国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高—高类型区集中分布在京津冀、辽中南和长三角地区。投资飞地在中国很难形成,仅有重庆和兰州。此外,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11年中国地级市(州、盟)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比其他模型的分析结果更可靠。国内投资、FDI、土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国内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力最大,其次为劳动力投入,最弱为土地投入。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度攀升,而中国能源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能源的进口、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利用率提高的技术开发普及,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社会面临的难题。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需求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农民工市民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生产的增长还包括消费的增长。科技创新是生产增长的源泉也是消费增长的动力,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起始阶段,是学习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逐步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时期,该时期是短缺经济时期,不存在消费饱和的问题。改革开放后30年,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尚待挖掘。中国城市化是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收入差距、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而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不均等的急剧上升.通过对我国1978年~2011年34年的时间序列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我国财政支出的增加对消费的增长没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不存在政府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而消费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格兰杰原因,消费支出的增加对财政支出有着正向的刺激作用.前期的政府财政支出会造成下期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