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变化与地区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人口加速、过快集聚,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大城市是城镇化的客观必然,尽管特大城市容易滋生大城市病,但是如果规划和管控得好,特大城市不仅可享受更高的城镇化质量,而且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特大城镇化的本质是人口的调控和人口再分布,因此从特大城市入手更容易发现人口调控的内在规律.在世界上众多特大城市中,东京的特大城镇化战略无疑是目前世界比较具有代表性、较为成功的特大城镇化案例.本文将深入剖析东京特大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并总结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调控经验,最后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状况、特征及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特大城市始终是城镇化的核心,并且在城镇化水平稳定的情况下,特大城市仍将不断扩张.特大城市数量的快速增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通常是所在区域的发展核心,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了解这些特大城市的发展现况以及从GDP、人口总量、建成区用地等多指标角度分析它们的发展特征,将有助于准确了解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下一步调整政策的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外来人口的过量增加让城市不堪重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比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口规模扩张的步伐;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无法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一些流动人口聚居区,居住环境恶劣,隐藏安全隐患。如何应对人口激增,已成为摆在特大城市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异速生长模型,探讨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用地发展整体上处于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土地城市化的相对速度在加快,人地关系正异速生长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其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用地平均水平最高,特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超出了合理阈值,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有针对性的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城市划分新标准将启动随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居住证管理办法》等将进入实施阶段,届时城区人口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将被定义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除了人口超过千万的北上广以外,特大城市还将包括天津、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等直辖市和大批省会城市。此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定,将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  相似文献   

6.
交通需求控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 ,必将对我国城市交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加强对城市交通需求的管理便成了当务之急。  一、我国城市交通需求控制的现状分析  截止到 1 999年底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已发展到 37个 ,其中人口在 2 0 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 1 3个。据有关预测 ,到 2 0 1 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 3.6亿人 ,5 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接近1 0 0个 ,人口绝对数将增加到 1 .5亿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增加到 4 0多个 …  相似文献   

7.
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住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应当对中西部地区有实质性的扶持,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日本东京人口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其主要经验:一是以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为代表的国家级规划,从日本总体战略发展格局的角度,引导和调控东京圈的整体发展;二是以首都圈整备规划为代表的区域规划,着眼于东京圈(东京都和外围三县)内部的人口格局和功能布局,以多级分散的空间格局,支撑东京增长极的可持续发展。借鉴东京的经验,今后我国特大城市人口的调控要遵循市场规律,重视特大城市的引擎带动作用,调控重点应从控总量向优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结束了我国城市化前30年“超稳定”停滞状态,产生了建制市镇数量、特大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十年倍增的“超高速”膨胀。我国的城市正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轨道上日益发挥其沟通城乡的地域性经济中心作用;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和法制化;城市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已经蓬勃兴起。本文试图对我国近10年来建制市镇大发展的进程和问题作初步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因此,走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不能仅依托少数大城市.虽然我国已有超过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7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36个,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未来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2000年,我国259个地级城市中,有特大城市36个,大城市54个,中等城市132个.地级市绝大多数已具备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但其功能仍不十分健全,其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均较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把完善其城市功能为重要任务,以充分发挥地级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五普、六普和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了北上广深四座特大城市的区位熵、差异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2000-2015年,我国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形成近郊集中居住的环状区域,不同户口地类型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不同。城市流动人口从近郊集中转向远郊扩散,镇流动人口从远郊集中转向郊区分散,农村流动人口从郊区集中转向城市各区域扩散。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程度总体呈先加深后减少趋势,城市流动人口融合程度较好,镇的流动人口融合程度一般,农村流动人口融合程度较差;农村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隔离程度最为严重。各特大城市人口多元化程度在15年间普遍上升且趋向一致,特大城市人口多样化指数可能存在0. 7左右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空间技术外溢引入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并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外溢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且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对人口城市化的有效影响半径为300公里。在该空间范围内,同等级城市间空间技术外溢对人口城市化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为负,且特大城市的负向影响效果大于大城市,因而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创新要素具有明显的极化效应。中小城市由于受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极化效应的影响,非但未能获得其他城市的技术外溢,其研发资本的不断外流反而降低了其人口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精准的城市功能定位是特大城市保持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通过产业疏解带动人口调控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疏解过程中可能伴有生产业转移渠道不畅、保障行业劳动力短缺、城市活力受限、社会稳定风险加剧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汇集资源,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强化北京市、区二级联动,把握人口规模与社会发展活力的平衡点,构建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提高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最终实现适度的人口规模、均衡的人口布局、旺盛的城市活力三重目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在2011年达到51.27%,所以,仅以人口作为特大城市判断依据显然难以令人信服。特大城市相比其他城市,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地理空间规模,还是从区域发展和创新带动力方面都处于其所在国家或区域的前列,在区域城市体系发展方面起着重要标杆作用。判断特大型城市的标准首先应是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标准,其次是城市首位度,再次是城市的"吞吐"能力,最后是城市的功能完备度。  相似文献   

15.
张舰 《城市问题》2012,(6):36-40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潜力。在已建立的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加权计算的方法,提出了衡量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指数和算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进而应用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各地"摊大饼"趋势明显。因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已成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部分特大城市已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但总体来说,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侧重于生态格局保护与已开发空间的优化整合。快速城镇化地区更需要在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给予城市适当的规模扩张空间,使城市可以承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繁荣与人口增长。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榆林为研究对象,以既有规划拼合为基底,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规模预测、空间形态控制、"两规"建设用地图斑对比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开发边界。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通过提高城市可达性影响城市人口增长。1997-2011年,在铁路提速的影响下,城市可这性每提高1%,可引起城市人口增长0.67%。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将对城市化格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城市人口向高速铁路沿线城市集聚,尤其是向高速铁路密集区域的城市集聚;城市人口向城市群集聚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城市群之间的人口增长速度具有差异性;包括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型城市在内的城市等级一规模结构将呈橄榄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将呈现出小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巨型城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城市的发展,相应要求特大城市积极向智慧城市转变,这也是特大城市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管理复杂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特大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并以上海市与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展示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共性与相异的应用路径.在技术、体制、应用、产业促进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特大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逐渐地提到日程上来了。 建设部所属的“中国地下空间协会”曾于1992年5月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部勘察设计司和中国地下空间协会于1992年12月结合桂林市的旧城改造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在桂林市召开了现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户籍应该逐步放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十五”期间实施城市化战略。要推进城市化进程首要的是增加城市人口 ,有计划地减少农村人口。如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解决好几亿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流动 ,是中国跨世纪城市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它的成功解决首要的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本文提出相关政策 :将户籍管理制度转变为户籍登记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 ;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取消城市保护就业措施 ;和逐步放开大城市户籍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